东海鑫宁利率债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
(015730.jj ) 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类型债券型成立日期2022-08-12总资产规模8.90亿 (2025-06-30) 基金净值1.0760 (2025-08-15) 基金经理渠淼管理费用率0.30%管托费用率0.08% (2025-08-14)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89% (1725 / 7271)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东海鑫宁利率债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01573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渠淼2023-06-26 -- 2年1个月任职表现4.87%4.70%10.70%10.31%
邢烨2022-08-122025-08-123年0个月任职表现4.16%-0.69%12.96%-2.0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渠淼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02.2渠淼:男,曾任职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业务发展部、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板块研究与交易部。2020年12月加入东海基金,现任资产配置部基金经理。2023年6月26日起担任东海鑫宁利率债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东海鑫享6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东海祥泰三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4年7月18日起担任东海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6-26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2025年二季度,债券市场整体走强。报告期内,各关键期限国债估值收益率水平变动中,30年期国债自一季度末的2.0226%下行16.15BP至1.8611%;10年期国债自一季度末的1.8129%下行16.6BP至1.6469%;7年期国债自一季度末的1.7432%下行13.09BP至1.6123%;5年期国债自一季度末的1.6523%下行13.94BP至1.5129%;3年期国债自一季度末的1.6060%下行21.01BP至1.3959%;1年期国债自一季度末的1.5379%下行19.77BP至1.3402%。10年国债与1年国债的期限利差从一季度末的0.2750%震荡走阔3.17BP至0.3067%,收益率曲线形态整体呈现出在短端利率带动下的牛陡变化。  我们认为,二季度债市的走势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内部因素包括:①央行出台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对流动性环境加力呵护,扭转了一季度预期偏紧的态势;②经济数据表现存在波折反复,未能对债市形成显著压制。外部因素则主要指中美贸易争端及其后续演化所带来的市场预期博弈以及风险偏好波动对债市造成的脉冲式冲击。  可以看到,当二季度债市迅速下行并逼近年初低点时,动能显著衰弱,转而开始呈现波动率增大的区间震荡态势。这一方面说明此前的利率低点已暗含了极其乐观的预期,定价已较为充分,若要突破应当有强烈的预期差配合推动;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当前仍面临内部和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性,但在政策连续加码的背景下,极低的利率水平已经具有越来越强的“反身性”,对市场一致预期扭转带来的反向冲击的忌惮成为了投资者边际行动的“警戒线”。基于此,从投资角度而言,我们应当将边际定价依据从一阶导向二阶导转变,更要关注因子“变化的速率”,而不仅仅是“变化的方向”。  我们认为,债市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将主要受四股力量综合影响,任何政策或事件都将通过这四股力量间接影响债券定价:一是经济基本面数据表现;二是流动性供给充足程度;三是风险偏好;四是中长期通胀预期。  首先,后续基本面数据的表现非常关键。如果经济持续转好,那极有可能推动债市进入新一轮调整。如果经济数据再度转弱,那么利率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重新走强。其次,流动性供给是否充足将影响短端利率的稳定性,然后通过收益率曲线再传导至中长端,维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有助于短端政策利率发挥定价锚的作用,从而稳定整条收益率曲线。再次,风险偏好将影响投资者行为。风险偏好提升可能使投资者资产配置结构发生转变,从债券类资产部分搬家到权益类资产,这将改变债市的供需平衡关系,并可能推升债券收益率水平。最后,中长期通胀预期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为当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经济逐渐复苏后,通胀预期也会随之抬升,那么即使此时短端政策利率仍然保持稳定,但投资者也会针对不断抬升的通胀预期而要求额外的收益补偿,从而推高债券收益率水平。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投资利率债标的,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采取骑乘策略和波段交易策略增厚收益,力争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健投资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发生显著调整。报告期内,各关键期限国债估值收益率水平变动中,30年期国债自上年末的1.9121%上行11.05BP至2.0226%;10年期国债自上年末的1.6752%上行13.77BP至1.8129%;7年期国债自上年末的1.5887%上行15.45BP至1.7432%;5年期国债自上年末的1.4152%上行23.71BP至1.6523%;1年期国债自上年末的1.0843%上行45.36BP至1.5379%。10年国债与1年国债的期限利差从上年末的0.5909%震荡收窄31.59BP至0.2750%,收益率曲线形态整体呈现出在短端利率带动下的熊平变化。  可以看到,以10年期国债为代表的长端收益率水平在春节前延续了去年12月以来偏强的走势,且在春节后第二天2月6日达到年内最低点1.5958%。此后,在流动性紧张程度超预期、宏观经济数据逐渐修复的情况下开始迅速调整,最大上行幅度一度达到30BP。整体来看,一季度10年期国债13.77BP的回调为近15年来回调幅度第二高的一季度,仅次于2017年一季度,反映出市场对去年末债市“抢跑”的大幅修正。  正如我们前期报告中所分析,债市目前正处于寻找新平衡点的状态。这一方面是市场力量自发消化政策效果的渐变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债市底层逻辑——未来经济基本面走势的预期博弈。虽然当前仍面临内部和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性,但在政策不断加码的大背景下,极低的利率水平已经成为悬在市场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应对市场一致预期扭转带来的反向冲击应是当前我们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今年以来无论是央行反复强调的“择机”宽松,还是两会对通胀目标的下修,又或是科技突破带来的产业催化,都暗示了政策层面和风险偏好层面的细微调整。虽然整体政策基调并未改变,但从投资角度而言,也应当将边际定价依据从一阶导向二阶导转变,更要关注因子“变化的速率”,而不仅仅是“变化的方向”。  我们认为,债市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将主要受四股力量综合影响,任何政策或事件都将通过这四股力量间接影响债券定价:一是经济基本面数据表现;二是流动性充裕程度;三是风险偏好;四是中长期通胀预期。  首先,后续基本面数据的表现非常关键。如果经济持续转好,那极有可能推动债市进入新一轮调整。如果经济数据再度转弱,那么利率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重新走强。  其次,流动性是否充裕将影响短端利率的稳定性,然后通过收益率曲线再传导至中长端,维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有助于短端政策利率发挥定价锚的作用,从而稳定整条收益率曲线。  再次,风险偏好将影响投资者行为。风险偏好提升可能使投资者资产配置结构发生转变,从债券类资产部分搬家到权益类资产,这将改变债市的供需平衡关系,并可能推升债券收益率水平。  最后,中长期通胀预期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为当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经济逐渐复苏后,通胀预期也会随之抬升,那么即使此时短端政策利率仍然保持稳定,但投资者也会针对不断抬升的通胀预期而要求额外的收益补偿,从而推高债券利率。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投资利率债标的,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采取骑乘策略和波段交易策略增厚收益,力争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健投资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利率债收益率曲线大幅陡峭化下行,走出了一波历史罕见的大牛市行情。2024年全年各关键期限估值收益率变动中,国债1年期收益率较2023年末下行99.53Bp、3年期下行110.22Bp、5年期下行98.49Bp、7年期下行94.41Bp、10年期下行88.01Bp、30年期下行91.48Bp。国开债方面,其中1年期下行99.75Bp、3年期下行91.38Bp、5年期下行102.12Bp、7年期下行98.93Bp、10年期下行95.33Bp、20年期下行90.71Bp。  “资产荒”、经济基本面表现偏弱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层面的步调差异是驱动利率不断下行的主要逻辑。首先,在“化债”及“防风险”思路的主导下,城投和地产两大主要融资部门同时出现收缩,经济中缺少中长期优质信贷类高收益资产从而形成资产荒。在经济复苏进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类机构风险偏好降低,从而大幅增加对标准化债券资产的配置,这导致债券利率绝对水平以及30Y-10Y国债期限利差均压缩至历史低位。其次,由于全社会有效需求显著收缩,导致宏观供需缺口有所拉大,压制了物价指数的改善,从债券定价逻辑层面支撑了债市走强。另外,年内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节奏也存在差异,财政政策发力偏缓慢而货币政策全年均较为主动甚至部分时点超预期,促使债市对流动性因素进行了极为乐观的定价。具体来看,2024年债市行情可分为五个阶段。  年初至3月,债市快速走牛,利率明显下行。1月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宽货币预期升温。企业实际利率偏高,私营部门融资需求持续疲软,而政府债发行进度偏缓慢,随着社融增速的持续下行,利率快速下行。  3月中至6月末,债市呈现震荡态势。随着前期利率下行至较低位置,进一步的下行缺乏新的因素催化。央行在此阶段开始不断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叠加市场对特别国债发行供给冲击预期,债市持续震荡。  7月初至9月下旬,利率保持下行趋势。央行进一步加大对长端利率指导。7月1日,央行宣布将开展借券操作,债市随后震荡下跌;22日央行超预期降息带来整体利率曲线下移;8月7日交易商协会对4家农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9日央行公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度提示债市风险,债市快速调整。9月中旬利率再创新低,10年国债一度逼近2.0%附近,在此过程中,大行持续买入短期国债,卖出长期国债,形成了曲线陡峭化的形态。  9月下旬后,政策转变,利率在震荡中调整。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24日国新办发布会推出降准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政策,26日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债市剧烈调整。进入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宣布近期将推出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举措。债市在调整之后,开始回归理性,而政策节奏也相对转为平稳。整体10-11月,债市呈现修复态势。  12月以来,宽货币预期推动利率下行,10年国债利率下破1.7%。12月上中旬,政治局会议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乐观预期下机构抢跑、跨年配置行情等因素共同推动收益率下行,10年国债利率下破1.7%。  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投资于利率债标的,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采取骑乘策略、杠杆息差策略、波段交易策略等增厚收益,力争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 年三季度,债券市场较为波折,虽然整体走强,但期间内发生数次显著回调。报告期内,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自二季度末的2.2058%下行5.4BP至2.1518%;1年期国债收益率自二季度末的1.5390%下行17.11BP至1.3679%。10年国债与1年国债的期限利差从二季度末的0.6668%震荡走阔11.71BP至0.7839%,收益率曲线形态整体呈现出在短端利率带动下的牛陡变化。  可以看到,三季度债市收益率下行幅度较二季度进一步放缓,且在政策面事件冲击下发生了三次回调,回调幅度逐次递增。第一次发生在7月初,央行宣布启动“国债借入”操作,对市场形成情绪性利空,10年国债短期内回调约8BP。第二次发生在8月上旬,央行及交易商协会采取一系列行动对长债利率进行调控,对市场形成行政性利空,10年国债短期内回调约11BP。第三次发生在9月下旬,央行联合证监会发布一系列宽松政策,对债市形成风险偏好性利空,10年国债短期内回调约21BP,几乎回到季度初水平。  三季度政策面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于9月末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固本培元、保持战略定力转变为主动作为、更加有效。这将极大的影响全市场的风险偏好以及后续政策的取向。我们分析,债市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将主要受四股力量综合影响:一是流动性充裕程度;二是风险偏好;三是经济基本面数据表现;四是中长期通胀预期。  我们认为,债市目前正处于寻找新平衡点的状态。这一方面受到市场力量自发消化政策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央行继续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以及短期稳定市场操作的影响。对于配置策略,可以适当储备仓位空间,逢高进行配置。对于交易策略,可以适当参与箱体波段操作。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主要投资利率债标的,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采取骑乘策略和杠杆息差策略增厚收益,力争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健投资回报。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年,宏观调控目标预计仍将以改善经济基本面及预期、化解政府存量债务、防范地产和金融系统风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政策端也将更加强调取向一致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财政政策方面,由中央政府接替地方政府成为加杠杆的主力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政策目标也会继续着力提振总需求、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政府债务存量和结构等。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预计仍将在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稳汇率、维护银行体系净息差等多重目标约束下寻找政策的平衡点,并且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定位,增强政策协同性和精准性,继续推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增强经济复苏动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及政府债券的集中发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对于债市而言,2025年仍面临内部和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性,但在政策不断加码、经济改善信号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极低的利率水平已经成为悬在市场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发现并防范市场一致预期扭转带来的反向冲击应是未来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债市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将主要受四股力量综合影响:一是流动性充裕程度;二是风险偏好;三是经济基本面数据表现;四是中长期通胀预期。能否时刻关注这四点因素的变动、及时调整单纯牛市思维下路径依赖式的投资观念,将成为决定2025年投资收益表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