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增利债券D(024704)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王晓彦 | 2025-06-23 | -- | 0年1个月任职表现 | 1.93% | 10.72% | 1.93% | 10.72%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王晓彦 | -- | 14 | 4.3 | 王晓彦:女, 王晓彦(WANG Xiaoyan)女士,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AVP),金融学经济学双硕士。曾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资产管理部投资组合经理。2015年加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助理、专户投资经理。2021年5月至今任中银国有企业债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5月至今任中银泰享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任中银恒裕9个月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5月至今任中银同享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5月至今中银富享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1月至今任中银增利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12月至今任中银荣享基金基金经理,2024年4月至今任中银信享基金基金经理。具有13年证券从业年限。具备基金、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员从业资格。 | 2025-06-23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1.宏观经济分析国外经济方面,关税扰动导致全球工业生产和商品贸易前置,经济活跃度提振,但服务业延续放缓态势。全球通胀粘性逐渐消退,关税取而代之成为全球通胀的新主线。美国6月制造业PMI读数为49%,与3月读数持平,5月服务业PMI较3月回落0.9个百分点至49.9%,5月CPI同比增速2.4%与3月持平,5月失业率较3月持平在4.2%,美联储二季度未调整政策利率。欧元区经济表现分化,6月欧元区制造业PMI较3月抬升0.9个百分点至49.5%,5月服务业PMI较3月回落1.3个百分点至49.7%,6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速较3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2.0%,4月欧元区失业率6.2%较3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季度欧央行两次降息共50bps。日本5月CPI同比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至3.5%,6月制造业PMI较3月回升1.7个百分点至50.1%,5月服务业PMI较3月回升1个百分点至51%,二季度日央行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国内经济方面,二季度经济增速较一季度略有回落,整体仍保持良好态势,消费动能强劲,投资增速有所回落,抢出口动能有所放缓。价格方面,CPI与PPI在低位徘徊。具体来看,中采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以下,6月值较3月值下降0.8个百分点至49.7%。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3月回落1.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较高增速。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消费增速加快,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3月值抬升0.5个百分点至6.4%。投资中基建、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3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3.7%。通胀方面,CPI保持稳定,3月以来同比增速维持在-0.1%。PPI负值小幅走阔,5月同比增速从3月的-2.5%回落0.8个百分点至-3.3%。2.市场回顾二季度债券市场上涨,其中中债总财富指数上涨1.53%,中债银行间国债财富指数上涨1.73%,中债企业债总财富指数上涨1.05%。收益率曲线下行,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81%下行16.6bps至1.65%,10年期金融债(国开)收益率从1.84%下行15.1bps至1.69%。货币市场方面,二季度流动性均衡偏松。银行间1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值在1.58%左右,较上季度均值下行38.3bps,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均值在1.69%左右,较上季度均值下行41.7bps。可转债方面,二季度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77%。3.运作分析2025年二季度,资金利率较一季度显著下行,随着4月外部贸易摩擦及地缘风险上升,债券市场各品种上涨。纯债策略上,产品适度抬升久期水平,择机参与利率波段投资机会,优化配置结构,重视中短端套息策略价值,重点配置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商金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合理分配类属资产比例。转债策略上,在国内强有力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下,市场风险偏好逐步修复。我们兼顾转债中期供需逻辑支撑和短期估值性价比,重视业绩比较基准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行业方面优选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板块,积极布局科技成长中的自主可控方向,关注周期行业供给侧逻辑的边际变化。风格策略上,重点关注中低价格段底仓品种的配置需求,优化平衡高波类品种持仓结构,积极参与新券上市的投资机会。后续产品将继续立足大类资产研究框架,持续优化组合持仓和期限结构,争取为投资人创造较好的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1.宏观经济分析国外经济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分化。年初以来美国在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的扰动下,经济前景偏弱,而欧洲和日本经济显示出有所走强的特征。全球通胀继续边际回落,整体仍在去通胀中。美国3月制造业PMI较2024年12月下降0.3个百分点至49%,2月服务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至53.5%,2月CPI同比较2024年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2.8%,2月失业率较2024年12月持平在4.1%,美联储一季度未调整政策利率。欧元区经济表现分化,3月欧元区制造业PMI较2024年12月抬升3.5个百分点至48.6%,3月服务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50.4%,3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速较2024年12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2.2%,2月欧元区失业率6.1%较2024年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一季度欧央行两次降息共50bps。日本一季度经济延续温和复苏,2月CPI同比较2024年12月抬升0.1个百分点至3.7%,3月制造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48.4%,3月服务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1.4个百分点至49.5%,一季度日央行加息25bps。国内经济方面,一季度经济稳中向好,社零和投资修复,出口增速放缓。价格方面,CPI与PPI在低位徘徊。具体来看,中采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以上,3月值较2024年12月值走高0.4个百分点至50.5%。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较2024年12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较高增速。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消费持续修复,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2024年12月值抬升0.3个百分点至4%。投资中基建投资增速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速,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2024年1-12月回升0.9个百分点至4.1%。通胀方面,CPI在春节错位影响下转负,2月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0.1%回落0.8个百分点至-0.7%,PPI负值小幅收窄,2月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2.3%回升0.1个百分点至-2.2%。2.市场回顾一季度债券市场下跌,其中中债总财富指数下跌0.78%,中债银行间国债财富指数下跌0.87%,中债企业债总财富指数上涨0.29%。收益率曲线上行,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8%上行13.8bps至1.81%,10年期金融债(国开)收益率从1.73%上行11.5bps至1.84%。货币市场方面,一季度流动性偏紧平衡。银行间1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值在1.97%左右,较上季度均值上行37.5bps,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均值在2.11%左右,较上季度均值上行23.3bps。可转债方面,一季度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13%。3.运行分析一季度债券市场收跌。策略上,我们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积极参与波段投资机会,优化配置结构,重点配置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合理分配类属资产比例。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1.宏观经济分析全球宏观方面,2024年总需求增速整体放缓,总供给延续扩张,全球通胀压力缓解。全球财政回归正常化,欧美经济体普遍步入降息周期。2024年美国经济韧性仍存,通胀波动下行,美联储开启降息。欧元区经济全年温和复苏,区内经济增长分化,通胀水平震荡回落,欧央行全年降息135bp。日本“工资-物价”现良性循环迹象,初步走出通缩,经济活力有所增强,日央行于3月退出负利率开启加息周期。2024年国内经济温和修复,全年实现5%的GDP增速目标。分部门来看,出口成为支撑2024年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方面,地产投资负拖累仍存,而制造业投资表现强劲、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亦有回升;消费动能回落。通胀方面,CPI在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带动下整体偏弱,PPI同比全年仍处于负值区间,但跌幅较2023年收窄。货币政策定调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2. 市场回顾2024年债券市场延续牛市行情,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10年国债收益率从2.56%下行至1.68%,债券指数均收涨,全年中债总财富指数上涨8.32%,中债银行间国债财富指数上涨9.28%,中债企业债总财富指数上涨5.66%。货币市场方面,流动性均衡偏松,银行间1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值在1.77%,较上年均值上行1.96bp,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值在1.96%,较上年均值下行26.75bp。可转债方面,2024年转债“W形态”收涨,中证转债指数宽幅波动,全年收涨6.08%。3. 运行分析2024年债券市场各品种总体上涨,本基金业绩表现好于比较基准。策略上,我们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积极参与波段投资机会,优化配置结构,重点配置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合理分配类属资产比例。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1.宏观经济分析国外经济方面,增长回归中性水平,但分化依然明显,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参差不齐,美欧日分别呈现软着陆、弱复苏、再通胀的不同特征。全球通胀整体继续回落,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抬头。主要经济体正式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美国8月CPI同比较6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2.6%,9月制造业PMI较6月回落1.3个百分点至47.2%,9月服务业PMI较6月抬升6.1个百分点至54.9%,8月失业率较6月持平于4.1%,美联储在9月将政策目标利率下调50bps至5.0%。欧元区经济表现分化,8月欧元区失业率较6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6.4%,9月欧元区制造业PMI较6月回落0.8个百分点至45%,服务业PMI较6月回落1.4个百分点至51.4%,欧央行在9月降息25bps。日本三季度经济延续温和复苏,8月CPI同比较6月抬升0.2个百分点至3.0%,9月制造业PMI较6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49.7%,9月服务业PMI较6月回升3.7个百分点至53.1%,日本央行7月超预期加息后表态称通胀已得到缓解,暂缓加息进程。综合来看,降息周期从预期到陆续落地,高利率的滞后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国内经济方面,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待提振,国内经济数据边际走弱,出口与制造业韧性较强,基建投资与消费走弱,地产维持负增长,CPI与PPI在低位徘徊。具体来看,三季度领先指标中采制造业PMI维持在荣枯线以下,9月值较6月值走高0.3个百分点至49.8%,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6月回落0.8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出口仍有韧性,而投资与消费均偏弱:8月美元计价出口增速较6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8.7%,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6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2.1%,基建投资偏弱,制造业投资维持韧性,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3.4%。通胀方面,CPI维持在低位,8月同比增速从6月的0.2%小幅提振0.4个百分点至0.6%,PPI负值小幅走阔,8月同比增速从6月的-0.8%回落1个百分点至-1.8%。2.市场回顾三季度债市分化,利率债表现相对信用债更好。其中,中债总财富指数上涨1.05%,中债银行间国债财富指数上涨1.2%,中债企业债总财富指数上涨0.36%。在收益率曲线上,收益率曲线走势陡峭化。其中,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21%下行5.4bps至2.15%,10年期金融债(国开)收益率从2.29%下行4.6bps至2.25%。货币市场方面,三季度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9月降准50bps。银行间1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值在1.79%左右,较上季度均值下行5bps,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均值在1.9%左右,较上季度均值下行4bps。可转债方面,三季度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58%。三季度末可转债跟随权益市场反弹。3.运行分析三季度债券市场中利率债收涨、表现好于信用债。策略上,我们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积极参与波段投资机会,优化配置结构,重点配置利率债、中高等级信用债和可转债,合理分配类属资产比例。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年,美国经济软着陆仍是基准情形,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速在潜在增速附近,受政策扰动或出现阶段性恶化和改善的交替,极端情形下局部时点衰退风险可能放大。全年或“间歇式”降息,货币政策决策继续高度依赖当期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状况。欧洲经济延续区域分化和弱复苏,欧洲央行或加快降息步伐以助力增长。日本经济或延续小幅增长,但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加;货币政策或继续小幅收紧,但节奏和幅度或偏谨慎。2025年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政策重心或将转向需求侧,国内政策有望加码对冲。预计政策组合拳有望推动消费增速回升;投资方面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加快、制造业有望维持中高增速、地产投资拖累或趋于收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或面临压力。我国预计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速有望平稳,平减指数有望转正。利率债方面,预计2025年债券收益率或延续下行趋势,但下行幅度预计不及2024年:预计融资环境、货币政策降息、债券需求对债券或仍偏利多,但政策加码、债券供给的增加等对长端国债收益率下行形成制约,另外需要关注股市反转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信用债方面,预计2025年信用债主要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伴随债务置换、地方化债,短期信用风险进一步下降,市场或将整体处于低风险环境。二是信用资产荒或将延续,但机构行为稳定性可能变弱,信用债波动加大。三是低利率环境下,高息资产减少,信用债或呈现利率化特征。预计收益来源中资本利得占比显著提升,传统短债下沉的性价比减弱,但低票息在市场急速调整期抗跌空间有限。因此2025年信用债投资需更注重择时以及标的流动性。可转债方面,全年维度上对权益维持乐观预期,但预计波动放大,纯债收益率中枢较前期下降,转债面临中期环境较为有利,固收类“资产荒”深化下,固收+资金配置需求边际加强,此外转债供给偏紧,短期估值或迎来被动抬升,但需关注市场老龄化下期权时间价值加速衰减的风险。2025年初转债估值基本完成2024年三季度杀跌压缩后的修复,但目前估值定价尚可,后续在权益支撑、资金回补下或仍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