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港股通品质生活慧选混合A
(009983.jj ) 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20-09-29总资产规模6.72亿 (2025-06-30) 基金净值0.9115 (2025-08-20) 基金经理蒋卫华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 (2025-05-20) 持仓换手率405.79%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88% (7187 / 883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永赢港股通品质生活慧选混合A(009983)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蒋卫华2025-03-24 -- 0年4个月任职表现29.81%8.55%29.81%8.55%
晏青2020-09-292025-05-194年7个月任职表现-6.50%-3.58%-26.80%-15.5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蒋卫华基金经理132.1蒋卫华:男,硕士,12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兴业证券研究所资深分析师;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农业、家电研究员(总监);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食品饮料、次新股研究员。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2025-03-2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二季度港股市场波动较大,季度初市场受贸易争端影响大幅下跌,但随着高关税暂缓和与市场逐步认识到中美脱钩的概率较低,市场逐步收复季度初的下跌,恒生指数第二季度上涨4.12%。从结构上来看,各类资产表现分化较大,创新药、新消费以及金融类资产表现较好,互联网龙头表现平淡。 但整体而言,港股市场经过多年的调整之后,估值整体处于低位,风险释放较为充分,港股龙头资产底仓配置价值突出,而新消费、创新药等成长性板块则提供了弹性的机遇。本组合聚焦港股大消费板块,以优质龙头资产作为底仓,精选优质的新消费、创新药公司,以期望构建稳健且有阿尔法的投资组合。 具体到消费龙头公司方面,虽然过去几年消费整体较为低迷,但优质的龙头公司在这一过程中要么提升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要么稳健地发展新的业务线;我们看到不少的龙头公司单店成本明显的优化或是单点的卖力明显的提升,意味着这类公司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在整体消费环境低迷背景下,相关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充足;如果未来经济环境有所修复,相关公司将重新进入扩张周期,其股价有望获得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互联网龙头方面,零售公司陷入线下即时零售之间的竞争,由于线上线下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即时零售成为每家公司不能输的竞争,我们预计相关的竞争时间会比较长,对相关板块保持谨慎;而游戏领域,步入新的产品周期,其业绩的确定性大幅攀升,依然是较好的标的。 医药方面,在医保控费下,医药板块经历了连续三年的持续下行,板块整体的估值水位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附近。但在控费的同时,用药安全与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亦逐步成为社会与医保关注的重点,医保开始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同时,在供给端来看,国内第一批生物医药公司经过10多年的创业周期之后,普遍进入产品收获期,代表性公司有望在25-26年进入盈利拐点;同时,中国部分新药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且成为海外MNC巨头采购的重要方向,我们认为创新药有望成为未来几年重要的主线性投资机会。 品种上看,海外无论是司美格鲁肽即将超越K药成为药王还是替尔泊肽首年销售便超过50亿美金,都表明减肥这一需求的爆发性;国内优秀的减肥药产品已获批,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减肥药的空间非常值得期待;在癌症免疫领域,双抗替代单抗的概率已较高,相应的成长机会已较大;血液瘤领域龙头公司潜在竞争格局在对手三期实验均失败背景下大幅优化,其成长确定性与空间均大幅提升。相应的公司我们进行了积极的配置。 新兴消费方面,潮玩、国产化妆品的龙头均处于品类快速增长周期,相关公司的成长动能充足,且估值较为合理,也是我们组合重点关注的领域。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一季度港股市场表现较好,互联网龙头在国内AI大模型发展超预期背景下,估值得到明显的修复,新消费、新能源车、创新药等板块表现较好;但这种情形在美国关税政策发布之后戛然而止,近期港股市场波动较大。 但整体而言,港股市场经过多年的调整之后,估值整体处于低位,风险释放较为充分,港股龙头资产底仓配置价值突出,而新消费、创新药等成长性板块则提供了弹性的机遇。本组合聚焦港股大消费板块,以优质龙头资产作为底仓,精选优质的新消费、创新药公司,以期望构建稳健且有阿尔法的投资组合。 具体到消费龙头公司方面,虽然过去几年消费整体较为低迷,但优质的龙头公司在这一过程中要么提升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要么稳健地发展新的业务线;我们看到不少的龙头公司单店成本明显的优化或是单点的卖力明显的提升,意味着这类公司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在整体消费环境低迷背景下,相关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充足;如果未来经济环境有所修复,相关公司将重新进入扩张周期,其股价有望获得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医药方面,在医保控费下,医药板块经历了连续三年的持续下行,板块整体的估值水位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附近。但在控费的同时,用药安全与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亦逐步成为社会与医保关注的重点,医保开始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同时,在供给端来看,国内第一批生物医药公司经过10多年的创业周期之后,普遍进入产品收获期,代表性公司有望在25-26年进入盈利拐点;同时,中国部分新药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且成为海外MNC巨头采购的重要方向,我们认为创新药有望成为未来几年重要的主线性投资机会。 品种上看,海外无论是司美格鲁肽即将超越K药成为药王还是替尔泊肽首年销售便超过50亿美金,都表明减肥这一需求的爆发性。国内优秀的减肥药产品即将获批,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减肥药的空间非常值得期待。在癌症免疫领域,双抗替代单抗的概率已较高,相应的成长机会已较大;血液瘤领域龙头公司潜在竞争格局在对手三期实验均失败背景下大幅优化,其成长确定性与空间均大幅提升。我们积极配置了相应的公司。 新兴消费方面,潮玩、国产化妆品的龙头均处于品类快速增长周期,相关公司的成长动能充足,且估值较为合理,也是我们组合重点关注的领域。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全球股票市场整体呈现上涨态势,但各地区表现并未呈现出很强的同步性。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较大的波动,A股在不同季度表现各异,上证指数全年上涨12.67%,深证综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6.51%和13.23%,市场在波动中逐步修复。港股市场则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全年分别上涨17.67%和26.37%,其涨幅主要集中在季末,显现出政策预期和资金流向对市场的显著影响。美国股票市场呈现出很强的韧性,新兴行业表现抢眼,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指数全年分别上涨28.63%和23.31%;资金回流日本市场,日经指数全年涨幅达到19.22%。A股市场行业分化显著,银行、非银金融和通信等行业表现领先,这些防御性的低估值资产显著受益于利率下行;而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和食品饮料等行业表现相对落后,主要受到国内医保政策和行业周期的影响。港股市场中,能源、电信和恒生科技等行业涨幅较大,说明全球需求对大宗商品的支撑力和低估值防御性资产的吸引力;而医疗保健、房地产建筑和必选消费品等行业则跌幅较大,反映出市场对这些行业的短期担忧。在主题投资方面,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逻辑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相关股票保持较高的热度,成为全年市场的重要亮点。2024年,国内宏观经济整体维持较为疲弱的状态。国内制造业PMI指数在不同季度波动,四季度终于回到荣枯线之上,在国内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经济呈现一定的复苏迹象。然而,内需疲弱的局面未有根本性改善,房地产市场虽有政策刺激的推动,但销售好转的持续性显著不够,需求改善的持续性仍需观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好的韧性,通胀水平处于较高水位,降息预期在不同季度之间有所反复,造成市场的阶段性动荡。资金流向的变化对股票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季度国内宏观政策出现较大转向,市场的悲观预期得以逆转,A股和港股阶段性迎来资金流入。然而国内推出的刺激性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防范系统性风险,整体经济增长的动能依然较弱。年末中国相关的风险资产出现回调,海外主动基金继续流出中国资产,显示出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谨慎态度。2024年的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本基金采取较为谨慎的投资策略,提升行业配置策略的有效性,优化交易策略以防范个股风险。在国内疲弱的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低估值价值股和高股息率公司在市场中表现较强,国央企和互联网平台公司通过大比例派息和回购来提升股东回报,进一步凸显其独特的投资价值。本年度基金重点配置了高股息的红利资产,深入挖掘了其中我们认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企业,确保组合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总体上本基金在2024年经历了诸多挑战,通过进化投资方法论和加强个股的价值判断,努力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普涨,虽然中国经济与海外经济态势有所背离,但受益于国内政策的积极推动,本季末中国资产大幅反弹。A股市场波动较大,港股市场表现较强。上证指数、深证综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 12.44%、19.12%和29.21%,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上涨19.27%和18.60%,同期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指数分别上涨2.57%和5.53%,日经指数下跌4.20%。行业方面,A 股非银金融、房地产和商贸零售领涨,煤炭、公用事业和农林牧渔等表现居后;港股的恒生科技、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表现居前,能源、电讯和原材料表现居后。 股票市场的表现主要依赖几个关键因素,依次是宏观经济、资金流向、产业趋势及重要周期行业等变化。首先,本季度宏观经济依然疲弱。国内制造业PMI指数连续数月低于荣枯线,虽然9月份制造业PMI指数49.8略有回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需求政策效果显现,叠加部分行业进入旺季,对制造业有所提振。价格指数大幅回落,国内总需求不足拉动市场下行,陷入螺旋式下降局面。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9月份一线城市出台放松限购的政策,房地产短期销售状况好转,仍需观察政策对房地产需求拉动的持续性。其次,本季度资金流有所好转,人民币汇率升值,A股和港股在季末迎来资金流入。前期国内经济疲弱,企业盈利面临压力,带动A股和港股下行。进入9月份,美联储正式降息50个基点,开启美元的降息周期。9月末金融三部委的政策直接鼓励私人部门在股市和房地产加杠杆,政治局会议传递出关注消费和民生的政策,政策转向信号推动国内A股和港股快速上行,逆转了投资者悲观的预期。再次,新兴行业延续前期的发展态势。人工智能、制造业出海、低空经济的产业逻辑获得认可,产业趋势将延续较长时间。这些行业是在国内疲弱经济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行业,市场关注度极高,但需控制短期波动性风险。传统周期行业处于关键观察期。房地产的影响举足轻重,不仅对经济总量,对传统消费行业均有深远影响。在房价依然下跌的环境下,对地产全产业链,以及消费都受到抑制,消费的投资逻辑从涨价转向跌价后,估值持续压缩。后续需要关注货币和财政的增量政策,跟踪房价的企稳节奏,一旦房价触底,通缩周期结束,消费行业的价格预期会有积极的变化。本基金根据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动态变化,持续优化组合结构。本季度市场波动较大,根据中报业绩对持仓个股进行调整,并在9月份港股调整接近前期低位时进行加仓。本季度降低了防御性红利资产的比重,加大互联网、金融、医药等行业的红利资产比重。随着新一轮宽松政策的推出,后续观察信贷总量变化情况和政策发力方向,挖掘潜在股息率有望提升的投资机会,组合优化方向为:(1)受益于利率下降的利率敏感性资产;(2)受益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的资产;(3)静待房价企稳后,对消费品和消费服务价格提振的机会。通过不断进化投资方法,提升资产配置水平和交易策略的有效性。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2025年全球形势仍将复杂多变,各国经济政策的差异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将继续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国内房地产经过多年的调整,有望在2025年迎来企稳。随着一系列宽松政策的推出,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可能逆转。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从智能驾驶到医疗健康,从智能制造到机器人,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到各个行业落地,正在深刻改变各个行业的生态。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不仅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也为中国经济转型成功带来了曙光。美国经济的韧性可能在2025年继续延续,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通货膨胀和利率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影响美股市场的重要因素。尽管美联储可能继续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波动,但利率调整的时点和幅度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将对全球经济和市场产生扰动。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一直存在,中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有所上升。从风险收益比来看,中国资产在经历了近几年的调整后,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政策空间为投资者提供了具吸引力的风险收益比。在国内低利率环境中,权益资产在各类资产中的性价比也有所凸显。本基金将秉持价值投资的理念,聚焦于下列可能带来超额收益的投资机会,精选个股,构建稳健组合。首先是具有垄断属性和特许经营权的公司。这类公司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够抵御外部竞争压力,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公用事业、电信运营商以及具有品牌垄断地位的消费公司,凭借其独特的市场地位和政策保护,能够在经济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表现。其次是供给侧改革后的剩者。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这十年多以来的常态,许多行业经历了产能出清和市场竞争的洗礼,剩者为王的格局逐渐显现。这些在供给侧改革中脱颖而出的公司,具备了更强的安全性和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钢铁、煤炭、水泥、房地产、电解铝等行业,经过产能去化和行业整合,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其市场地位。这些供给侧改革后的剩者,不仅可以分享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红利,还能在经济复苏中获得良好的盈利弹性。最后是致力于提高股东回报的公司。优秀的公司通常具备良好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团队,能够通过合理的资本配置和运营策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东价值。一些公司通过增加派息、股份回购等方式,直接提升股东回报;另一些公司则通过优化资产负债表、降低财务成本、剥离不良资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本基金将努力洞察时代脉搏,致力于寻找最具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分享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优秀企业经营所带来的红利,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