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可转债ETF
(511380.sh )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ETF)成立日期2020-03-06总资产规模613.20亿 (2025-08-25) 基金场内规模613.20亿 (2025-08-25) 基金净值13.6643 (2025-08-26) 收盘价格13.6680 (2025-08-26) 收盘价涨跌幅-0.22%成交金额141.77亿收盘价溢价率0.03%基金经理过钧高晖管理费用率0.15%管托费用率0.05% (2024-12-31) 持仓换手率1.69%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5.86% (484 / 7286) 融资融券余额占场内资产规模比例2.18% (融资余额11.41亿融券余额1.99亿2025-08-25)
备注 (5):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博时可转债ETF(51138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过钧2023-09-15 -- 1年11个月任职表现10.63%9.85%21.74%20.06%
邓欣雨2020-03-062023-10-203年7个月任职表现2.45%-4.44%9.16%-15.17%
高晖2023-10-20 -- 1年10个月任职表现12.89%13.71%25.14%26.83%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过钧首席基金经理/基金经理2320过钧先生:硕士,CFA。1995年起先后在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德国德累斯顿银行上海分行、美国Lowes食品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工作。2005年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博时稳定价值债券投资基金(2005年8月24日-2010年8月4日)基金经理、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博时转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0年11月24日-2013年9月25日)、博时亚洲票息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3年2月1日-2014年4月2日)、博时裕祥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4年1月8日-2014年6月10日)、博时双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3年9月13日-2015年7月16日)、博时新财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5年6月24日-2016年7月4日)、博时新机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3月29日-2018年2月6日)、博时新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8月1日-2018年2月6日)、博时稳健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14年6月10日-2018年4月23日)、博时双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10月24日-2018年5月5日)、博时鑫润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2月10日-2018年5月21日)、博时鑫和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12月13日-2018年6月16日)、博时鑫惠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1月10日-2018年7月30日)的基金经理、固定收益总部公募基金组负责人、博时新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3月29日-2019年4月30日)、博时乐臻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9月29日-2019年10月14日)、博时转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9年1月28日-2020年4月3日)、博时鑫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9月6日-2020年7月20日)、博时新起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10月17日-2020年7月20日)、博时鑫瑞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2月10日-2020年7月20日)、博时中债3-5年国开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19年7月19日-2020年10月26日)的基金经理、固定收益总部指数与创新组负责人、公司董事总经理、博时中债3-5年进出口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18年12月25日-2021年8月17日)基金经理。现任首席基金经理兼博时信用债券投资基金(2009年6月10日—至今)、博时新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2月29日—至今)、博时双季鑫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1月20日—至今)、博时浦惠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2月17日—至今)、博时恒耀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11月10日—至今)的基金经理。2023-09-15
高晖基金经理141.8高晖:男,硕士。2011年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博时转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10月20日—至今)、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10月20日—至今)、博时稳健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3年10月20日—至今)的基金经理。2023-10-20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二季度初美国单方面发起了关税战,导致全球风险偏好急剧下降,A股大幅调整,推动了国内债券市场短期内收益率出现了一波快速下行,后续则进入了震荡期。与一季度相比,资金面对债券市场较为友好,央行方面也进行了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操作,使得市场对于信用类资产的配置需求提升,因此二季度信用利差有所压缩。权益市场方面,为对冲外部压力,国内政策端积极发力,叠加后续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多重利好因素共振,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抬升,A股市场逐步震荡上行。结构上,低利率环境下,以银行和微盘股为两端的哑铃策略逐步走向极致,半年内双双创出历史新高。期间,中债总财富指数上涨1.53%,沪深300上涨1.25%,万得全A上涨3.86%,资产端总体呈现股债双牛。转债方面,新发规模小幅放量,但转股退出规模更大,转债市场存续规模下滑至6500亿元下方,较年初减少约700亿。供需矛盾未有显著缓解,且股债市场表现均提供支撑,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上涨3.80%,创出近十年新高。绝对价格中位数上升至124.27元,处于历史偏高分位数,各类属转债估值进一步上行。低利率环境下,纯债收益相对有限,资金配置转债需求仍强,负债端对转债估值下有支撑。本基金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为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其投资目的是尽量减少和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取得标的指数所代表的市场平均回报。在本报告期内我们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力求组合成份券紧密跟踪指数,并结合主动研究分析,在控制跟踪误差有效范围内对价格极度虚高的少数个券进行有效替代,及时剔除存在退市、信用风险的个券,并在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同时适时调仓,尽可能地减少跟踪误差。同时,在本报告期我们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尽量降低成本、减少市场冲击,调整组合与目标指数的结构基本一致。二季度可转债ETF规模保持平稳,二级成交额继续提升,交易活跃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一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在政策靠前发力的背景下取得开门红,因关税等因素海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有所上升。权益市场表现分化,主要宽基指数涨多跌少,整体来看小盘、成长风格占优,传统行业相对承压。沪深300下跌1.21%,万得全A上涨1.90%,国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数表现更为突出。债券市场整体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在经历了去年年底收益率的下行之后,整体资金面水平有所收紧,短端收益率率先上行。央行在一季度也没有进行降息或者降准的操作,导致市场预期发生改变,长债收益率也在短债调整之后有所调整。转债方面,受益于权益市场科技、中小盘风格修复,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一季度上涨3.09%,绝对价格中位数上升至120.81元,处于历史偏高分位数。季度内转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估值水平进一步上行,偏债、平衡型转债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偏高位置,偏股型转债估值接近历史中位。本基金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为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其投资目的是尽量减少和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取得标的指数所代表的市场平均回报。在本报告期内我们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力求组合成份券紧密跟踪指数,并结合主动研究分析,在控制跟踪误差有效范围内对价格极度虚高的少数个券进行有效替代,及时剔除存在退市、信用风险的个券,并在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同时适时调仓,尽可能地减少跟踪误差。同时,在本报告期我们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尽量降低成本、减少市场冲击,调整组合与目标指数的结构基本一致。一季度可转债ETF规模保持平稳,二级成交额继续提升,交易活跃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国内经济实现温和增长,上半年在总体信贷需求偏弱、政府债发行节奏偏慢的影响下,金融数据不及预期,企业盈利也仍处于寻底阶段。外部的积极因素在于全球制造业PMI的拐头向上,带动出口方向超预期表现,但在房地产疲弱的背景下内需不足仍是隐忧,CPI和PPI均表现偏弱。聚焦于房地产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政策陆续出台,但销售价格、销售面积等指标仍未见底,产业链景气低迷拖累宏观整体表现。9月末三部委宣布了一揽子逆周期政策,从宽货币、托地产、稳股市等方面提出措施,此后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为宽财政托底经济释放出更为积极的信号,大幅提振投资者信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助力完成国内全年经济工作目标。债券市场总体仍然处于牛市行情当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达到88bp,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达到91bp。权益市场先抑后扬,在三季度末走出凌厉的上涨行情,万得全A全年上涨10%,沪深300上涨14.68%,红利策略全年占优,主题投资跑赢景气度投资。转债方面,年度行情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4月的深V反弹行情,主要由于年初量化交易导致的微盘风格下跌带动转债快速下行,后随市场流动性修复反弹;5-8月低价券信用风险释放期,在部分个券信用风险暴露之下,转债一度跌至纯债溢价率负值区间;9月末政治局会议积极表态,并出台一揽子经济政策,权益市场走强,转债大幅修复估值,低价券弹性显著。回顾全年,转债贡献不错的年度正回报,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上涨6.53%,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上涨4.01%,AAA转债领跑全年,银行转债表现亮眼。2024年,本基金跟踪的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上涨6.53%。本基金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为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其投资目的是尽量减少和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取得标的指数所代表的市场平均回报。在本报告期内我们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力求组合成份券紧密跟踪指数,并结合主动研究分析,在控制跟踪误差有效范围内对价格极度虚高的少数个券进行有效替代,及时剔除存在退市、信用风险的个券,并在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同时适时调仓,尽可能地减少跟踪误差。同时,在本报告期我们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尽量降低成本、减少市场冲击,调整组合与目标指数的结构基本一致。全年可转债ETF规模大幅增长,二级成交额继续提升,交易活跃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三季度,国内经济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通胀水平保持低位。海外美联储宣布降息50BP,正式开启降息周期,9月末三部委宣布了一揽子逆周期政策,从宽货币、托地产、稳股市等方面提出措施,此后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为宽财政托底经济释放出更为积极的信号,大幅提振投资者信心。股债收益差在持续多月沿着-2X标准差下沿运行后,权益市场出现快速反弹修复行情。期间中债总财富指数上涨1.05%,沪深300指数上涨16.07%,万得全A指数上涨17.68%,权益市场表现显著占优。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上涨0.56%,总体表现弱于债券和股票。转债市场在经历了信用风险发酵和负债端导致的流动性冲击后,整体估值在8月中下旬达到历史极值水平,超过30%的转债跌破面值,YTM中枢也触及历史最高水平,半数以上转债YTM为正。估值极致压缩行情导致转债市场在此轮权益市场探底阶段防守性一般,但同时也提供了不少错误定价的机会。随着政策转向,权益市场放量大涨,波动率急速放大,平价拉升迅速消化转股溢价率水平,而转债9月下旬的涨幅远不足以反应其应有的长期投资价值,各平价段转股溢价率水平远低于历史相似位置水平。一些转债仍处于高YTM、转股溢价率适中的攻守兼备状态,而转债信用风险伴随转股价值上升迅速下降。总的来说,转债市场目前仍处于估值从低估转向正常化的过程之中。长期来看获取平价上升、估值修复、信用风险溢价修复、条款博弈等带来的绝对收益水平较为可观,当前应当积极重视转债在泛固收资产中的投资机会。本基金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为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其投资目的是尽量减少和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取得标的指数所代表的市场平均回报。在本报告期内我们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力求组合成份券紧密跟踪指数,并结合主动研究分析,在控制跟踪误差有效范围内对价格极度虚高的少数个券进行有效替代,及时剔除存在退市、信用风险的个券,并在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同时适时调仓,尽可能地减少跟踪误差。同时,在本报告期我们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尽量降低成本、减少市场冲击,调整组合与目标指数的结构基本一致。三季度可转债ETF规模大幅增长,二级成交额继续提升,交易活跃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未来,经济基本面仍处于温和复苏过程中,宏观数据和PMI数据逐步向好,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发力,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宽松。24年大量转债下修转股价,叠加9月后平价快速上涨,转债内嵌的期权价值由深度虚值期权变为实值期权,同时转股能力的恢复使得转债信用风险系统性下降,转债定价已恢复至常态化水平。预计25年转债信用风险或呈现零星状态,对市场冲击有限。当前各类型转债估值均回到历史中性以上水平,在债券配置资产稀缺、权益市场下行有底的背景之下,转债市场可能维持结构性估值中性偏高状态,尤其是偏债型转债,偏股型转股溢价率由于剩余期限缩短的制约,难以回到22年高点水平。考虑到新券发行数量减少、老券强赎、到期等退出数量增加,预计25年底转债市场余额大概率持续回落,供给端的确定性下行及资产稀缺带来的增量需求,有望为转债估值估值维持在中高水平提供有利条件。总体而言,转债市场处于可为阶段,在市场震荡上行期重视小盘转债的超额收益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