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C
(018125.jj ) 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23-05-04总资产规模108.69亿 (2025-06-30) 基金净值2.1651 (2025-08-20) 基金经理张璐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40.03% (118 / 883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C(018125)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张璐2023-05-04 -- 2年3个月任职表现40.03%2.57%116.51%5.98%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张璐--104.5张璐先生:中国国籍,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任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研究员,2017年4月加入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基金量化部资深研究员、基金经理。2019年8月2日至2020年11月13日担任华泰紫金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华泰紫金智能量化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锐方(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2022年6月17日起任永赢新能源智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7月15日起任永赢高端装备智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5-0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2025年二季度上证指数上涨3.26%,中信一级行业内,综合金融(32.16%)、国防军工(16.03%)、综合(13.08%)、银行(12.62%)、通信(12.30%)表现靠前;建材(-0.62%)、汽车(-1.54%)、钢铁(-2.61%)、家电(-3.45%)、食品饮料(-5.13%)排名靠后。 二季度机器人板块有所回调,以中证机器人指数为例,当季下跌5.92%。本季度机器人板块主要呈现几个变化:1)机器人板块仍然在持续扩圈,大量传统电新、汽车、机械等板块公司开始涉及机器人相关业务,机器人相关个股数量增加明显; 2)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依然在快速的发展,行业日新月异,国内外主机厂密集更新相关的机器人进展,运动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进步明显;3)机器人板块仍然活跃,但个股分化加剧,行业可能会去伪存真。 展望三季度,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机器人公司的量产定型节奏,下半年能陆续看到产业链的量产开启。二是国内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机器人这种新兴行业,早期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形成先发优势。选股方面,主要布局传统主业优质、具有技术壁垒、具有清晰战略规划、具有供应链优势的相关机器人产业链公司。 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它的闪耀登场远不止解放双手那么简单,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马斯克多次阐述愿景:未来人类和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不止是1:1,有较大可能超过人类数量,渗透率的天花板高且想象空间大。人形机器人相较于其他行业壁垒较高,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软硬件的协同,所以对入局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且产业链从上游到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到下游的终端应用,产业链长且复杂。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方向。永赢智选系列是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型产品系列,所布局的行业有高成长性的特性,是有锐度的赔率型资产,这决定了智选系列难免伴随着较大的市场波动。所以我们有三点建议:第一,单一行业可能面临政策调整、技术迭代等不可预测风险,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第二,基金定投可以平滑成本,但需匹配一定时间的投资周期,也可以设置一定的止盈目标,避免情绪化操作;第三,该类产品更适合做卫星仓位,风险匹配原则决定了我们不能在卫星仓位上有太多的风险敞口暴露。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市场中,科学的资产配置策略是守护财富增长的关键。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上证指数微跌0.48%,中信一级行业内,有色金属(11.34%)、汽车(11.30%)、机械(8.85%)、计算机(7.87%)、传媒(5.66%)表现靠前;房地产(-5.52%)、石油石化(-5.93%)、非银行金融(-6.18%)、商贸零售(-7.41%)、煤炭(-10.70%)排名靠后。 一季度机器人板块表现较好,中证机器人指数当季上涨16.14%。我们认为机器人板块近期有四个维度的积极变化:1)机器人板块在持续扩圈,从以前的机器人主机厂单一映射到现在有了国内外多个机器人主机厂衍生的多个产业链共同映射。个股方面,大量传统电新、汽车、机械等板块公司开始涉及机器人相关业务,机器人相关个股数量增加明显;2)整个一季度机器人板块有较密集的催化,各主机厂机器人新视频的不断推出、春晚机器人节目出圈、英伟达CES大会等事件使得机器人板块持续维持着高关注度和高热度;3)政策端方面,广深、江浙沪、川渝、安徽等几个省市陆续发布了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我们看到了政策层面对于机器人产业链超预期的扶持力度;4)产业链进展方面,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球范围内可能会有革命性的机器人产品发布,产业将开启量产时刻。 展望二季度,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依然在快速地发展,行业日新月异。我们判断机器人板块会持续活跃,但随着量产的逐步落地,个股可能会去伪存真,分化可能加剧,波动会有所增加。 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它的闪耀登场远不止解放双手那么简单,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马斯克多次阐述愿景:未来人类和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不止是1:1,有较大可能超过人类数量,渗透率的天花板高且想象空间大。人形机器人相较于其他行业壁垒较高,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软硬件的协同,所以对入局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且产业链从上游到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到下游的终端应用,产业链长且复杂。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永赢智选系列作为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型产品系列,其高成长性决定了必会伴随较大的市场波动。对于本产品来说,面对人形机器人这样一个具有长期向好逻辑的板块,单纯地追高或在市场波动时恐慌离场都不是最优策略。投资者在初次接触相关行业时,不妨将其纳入关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于真正看好时再做出投资决策,而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若看好板块未来发展,可以考虑采用定投方式与行业共同成长,熨平短期波动,力争享受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全年上证指数上涨12.67%,中信一级行业内,银行(42.84%)、非银(33.67%)、家电(31.35%)和通信(27.41%)、交通运输(18.41%)表现靠前,而医药(-12.83%)、农林牧渔(-9.55%)、消费者服务(-8.70%)和房地产(-5.40%)、食品饮料(-5.38%)排名靠后。本产品重点关注以机器人产业链为代表的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机会。2024年机器人板块反复活跃,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全年上涨4.34%,本产品上涨16.24%。2024年前三季度,机器人板块受到行业进展不及预期、汽车行业降价竞争加剧、“国九条”颁布后的风格影响等因素表现低迷,核心个股下行明显。四季度以来,大盘回暖带来成交金额大幅提升,风险偏好提升,以机器人板块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表现亮眼。我们看到的机器人板块近期最大的变化在于行业正在快速扩圈:国内外更多巨头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涉及行业包括汽车、家电、机械、电子、互联网等多个领域。随着多条机器人产业链的共振,机器人的行情贯穿了2024年整个四季度。2024年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细分产业集中在灵巧手、滚珠丝杆及设备、减速器、传感器和电子皮肤、伺服电机等,都是偏国产替代率较低,竞争格局尚不稳定,且单位价值量较高、国内具有一定技术积累并且具有规模化优势的板块。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逐渐从0到1的实验室概念验证阶段,迈向1到N的商业化爆发阶段。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它的闪耀登场远不止解放双手那么简单,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马斯克多次阐述愿景:未来人类和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不止是1:1,有较大可能超过人类数量,渗透率的天花板高且想象空间大。人形机器人相较于其他行业壁垒较高,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软硬件的协同,所以对入局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且产业链从上游到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到下游的终端应用,产业链长且复杂。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三季度市场整体呈现宽幅震荡的“V”形走势。以9月24日为分界点,市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1日至9月23日)经济数据未显著改善,红利板块、科技成长等板块持续轮动,市场震荡下跌;第二阶段(9月24日至9月30日)政策强度超预期,市场快速修复。9月24日,央行推出一系列超预期的政策,强力支持资本市场。9月26日政治局会议进一步释放政策加码信号,强调稳经济、稳增长、稳民生,市场情绪迅速回暖,指数持续拉升,成交额重返万亿并创下历史新高。具体来看,三季度主要指数均大幅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2.44%、19.00%、29.21%。行业方面,市场分化显著,其中非银金融、房地产、综合、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等行业涨幅居前,而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行业涨幅落后。三季度机器人板块有所回暖,单季度中证机器人指数上涨12.01%,其中9月份上涨26.3%。我们认为今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站在当前时点,板块来到一个重要时刻。四季度或者2024年初部分机器人厂商可能进行小规模量产,机器人行业的“iphone 时刻”或将来临。 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 10 年大级别 beta 机会。它的闪耀登场远不止解放双手那么简单,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马斯克多次阐述愿景:未来人类和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不止是 1:1,有较大可能超过人类数量,渗透率的天花板高且想象空间大。人形机器人相较于其他行业壁垒较高,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软硬件的协同,所以对入局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且产业链从上游到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到下游的终端应用,产业链长且复杂。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接近,本产品核心配置的是拥有供应链优势、技术具有护城河、价值量较大的优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包括机器人总成商、丝杠及设备、减速器、传感器、电机、灵巧手等。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我们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之年——关键词是定型与量产。特斯拉Optimus预计2025年小规模量产并投入生产;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在25年也将批量出货。另外25年机器人另一重点在于找到落地场景,实现商业化闭环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重点在于核心零部件和AI感知决策层,随着AI技术革命带来有“脑”的机器人的智能化新趋势演绎,软件算法、AI技术或成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厂商的技术护城河。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与智能驾驶L1-L5级别对比,基本相当于L1到L2层级,智能化水平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展望2025年,人形机器人板块发展或将提速,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可能有更多的资本参与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可能集中在五大领域:汽车、消费电子、家电、传统机器人、互联网巨头;二是可能将看到个别公司开始小规模量产,同时产业链零部件公司获得定点;三是AI技术的迭代使得机器人变得更智能、更灵活,真正在一些场景发挥作用,比如仓储、物流、汽车、特种等等。本产品将继续关注三条投资主线:1)机器人中技术壁垒高、成本占比较大的硬件环节,如减速器、丝杠、传感器、电机等环节;2)AI技术革命带来的机器人智能化新趋势环节,如大模型、运动控制、机器视觉、语音交互等板块;3)中下游领域中可能有爆发式需求增长的爆款机器人本体及相关应用公司。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高成长性板块,难免会伴随较大的市场波动。面对人形机器人这样一个具有长期向好逻辑的赛道,单纯地追高或在市场波动时恐慌离场都不是最优策略。投资者在初次接触相关行业时,不妨将其纳入关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于真正看好时再做出投资决策,而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若看好板块未来发展,可以考虑采用定投方式与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同成长,熨平短期波动,力争享受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