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医药科技股票C(017900)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金笑非 | 2023-02-17 | -- | 2年6个月任职表现 | 21.58% | 2.46% | 63.34% | 6.28%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金笑非 | -- | 13 | 9.2 | 金笑非:男,国籍中国,经济学硕士,12年证券从业经验。2012年7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工作,历任研究部基金经理助理/高级研究员,现任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2016年06月担任鹏华医药科技股票基金经理,2017年07月至2020年03月担任鹏华医疗保健股票基金经理,2019年06月至2022年06月担任鹏华科创3年封闭混合基金经理,2021年06月担任鹏华创新升级混合基金经理,2022年06月担任鹏华创新动力混合(LOF)基金经理,2022年06月担任鹏华创新增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金笑非具备基金从业资格。 | 2023-02-17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市场整体从去年9月份进入反转后,成交量维持在万亿之上,当下处于结构性牛市的格局。目前主要矛盾是发现,跟随市场的结构性方向看多做多。 医药行业也跟随市场逐步进入反转阶段,其中结构性的做多方向以创新药为主。 我们从22年底翻多创新药后,一直重仓此方向,中间波动较多,但整体上仓位只加不减,所以吃到了本轮创新药大涨的主要收益,过程中操作不多,以持股为主。 后续我们仍中期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景气度,当然一些相对拥挤,估值高的个股也会择机兑现收益。 感谢持有人的一路跟随,我们的净值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目前市场大盘的成交量一直维持在万亿的水平上,结构性牛市已经开启,当下主要矛盾是发现,跟随市场的结构性方向看多做多。 对于医药行业的观点,我们延续前期的看法,即在24年整体弱势后,25年将迎来整体的反弹,其中1季度有表现机会的细分板块是创新药和AI医疗,其中创新药是我们长期看好,且目前重仓的方向,所以整个一季度我们的操作不多,以逐步提高组合的进攻性作为调仓思路。AI医疗我们也是中期看好,后续找机会参与。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4年白驹过隙,各位持有人,大家好,经过21-23年3个小年后,医药板块在24年又雪上加霜,成为垫底的行业,我们没带来绝对收益,让持有人失望了;我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歉意。 患难见真情。即便医药在如此惨淡的市场下,仍有持有人持续关注我们,在此,我对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医药表现低预期的原因,分为市场和产业两方面; 市场层面:医药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上半年没有跟上红利姥姥,9月之后,市场反弹,也没有蹭上科创的主流板块,反而被归为了“泛消费的机构权重股”之类的负贝塔板块。 产业层面,医药权重的业绩全面低预期;权重分为院内和院外两个板块;院外低预期是我们能规避的,典型如消费医疗,CXO板块,站在24年初,我们不看好这一块,无持仓;但院内低预期是意料之外的,主要是医疗反腐和集采带来的,对“支付需求”的寒蝉效应,特别是下半年,使得很多公司新产品的业绩释放受到影响;院内院外的权重都不好,祸不单行,雪上加霜,使得医药指数从年初到年尾一直下跌,倒数第一,也是我入行12年表现最差的一个年份。医药指数大雪封山,我们在交易层面能做的真的不多,特别是重仓的高弹性板块,如创新药的表现也可想而知。所以,医药板块的总量观点成为了目前医药行业是否见底的主要矛盾。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在9月下旬市场大涨之前,市场基本延续单边下跌行情,成交量萎缩,赚钱效应弱,特别是我们持仓的医药板块和科创板块跌幅最大。在惨淡的市场环境下,我们整体上操作很少,仍坚定看好以创新药为代表的院内医疗方向。 随着9月底市场大涨,成交量显著放大,行情转为火热。我们认为市场有反转的预期,前提是成交量稳定在万亿以上,则足以支持主线板块持续上涨。我们认为主线板块偏成长风格,随后我们主力持仓的创新药板块也可能会企稳,并开启上涨,成为后续医药板块中最有成长性的方向。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站在24年底,展望25年,不同于去年,我们全面看好医药的权重板块复苏,也是分为市场和产业两方面原因。市场方面:医药连续4年下跌,板块估值来到历史低位;超额收益也是历史最低值,医药指数相比股基中位数的超额收益已经跌回2009年;全基(剔除药基)持仓在930仅5%左右,现在我们预期会更低,很多机构已经放弃这个板块的持仓。而以上的悲观都体现在股价里了,同时也蕴含了长周期板块反转的可能;产业方面:院内这边,反腐在去年4季度已经阶段性告一段落,卫计委也开了吹风会,安定人心;医保局这边对医保支出做了一定兜底的预期,商保也在稳步推进,能带来一些长周期的增量,特别是创新药方向;院外这边,消费医疗和整个经济大环境相关,我们认为在积极的内需刺激政策下,25年1季度,消费医疗也会有一个见底的拐点,随后修复;对于大家最关心的板块之一,CXO,也是修复的预期,目前估值和筹码都有明显的缓和,龙头公司的订单比较稳定,资本开支降速,供需的拐点开始出现。医疗设备采购板块,24年也是小年,同时也受到以旧换新政策延迟的影响,目前,医药采购这块,也已经逐步开始恢复,25年也有修复可能;医药权重的总盘子25年整体进入预期修复,是医药能真正见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这是25年相比24年最大的行业利好。在此基础上,创新药等细分的结构性方向才有可能有较好的持续性表现。冬天再长,总会过去;春天再晚,迟早会来;我相信,过往的苦难,将会转化为未来的甘甜;虽然现在,医药卑微如同尘埃,我却还是奢望,在不远处转角的未来,能成为照亮大家的一束光。光亮的时候,期待大家还在这里,给我机会,弥补之前的伤痛,回报大家的等待。众人见我如草木,我待众人如青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