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470009)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齐东超 | 2010-05-05 | 2014-04-08 | 3年11个月任职表现 | 13.03% | -7.49% | 61.74% | -26.32% |
朱晓亮 | 2014-04-08 | 2016-03-11 | 1年11个月任职表现 | 39.07% | 16.83% | 88.67% | 34.91% |
马翔 | 2016-03-11 | -- | 9年5个月任职表现 | 9.30% | 4.01% | 131.61% | 45.05%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马翔 | 本基金的基金经理 | 14 | 9.5 | 马翔先生:国籍:中国。学历:清华大学工学硕士。2011年加入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历任行业分析师。2016年3月11日至今任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5月6日至今任汇添富科技创新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9月22日任汇添富盈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6月22日至今任汇添富创新增长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7月24日至今任汇添富策略增长两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7月28日至今任汇添富科创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2月9日至今任汇添富成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11月23日至今任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 2016-03-11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2025年第二季度,受国际经贸环境剧烈变化的影响,证券市场宽幅震荡,先抑后扬,沪深300指数上涨1.25%,中证民企指数上涨2.66%。本基金继续专注民营企业,坚持以成长股为主,重点布局 TMT、医药、消费、高端制造领域。其中,TMT 板块作为人工智能主线的代表,一直是我们投资的重点,报告期内,也根据产业进展做了适应性调仓:海外的大模型迭代和算力投资方兴未艾,并呈现再次加速的态势,我们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估值以及当前经营趋势,择优布局。报告期内,本基金重点持仓的医药、消费和传媒公司,贡献了正收益。与此同时,消费电子股票剧烈震荡,表现一般,我们调整了电子制造业的持仓结构,增持了数据中心算力产业链。此外,有色资源和电力设备板块,依旧在组合中占据相当的比重,并根据行业的格局变化适时调仓。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 年第一季度,证券市场震荡盘整,沪深 300 指数下跌 1.21%,成长板块表现相对占优,小盘股强于大盘股。本基金继续专注民营企业,坚持以成长股为主,重点布局 TMT、医药、消费、高端制造领域。其中,TMT 板块作为人工智能主线的代表,一直是我们投资的重点,报告期内,也根据产业进展做了适应性调仓:国产大模型厚积薄发,推动国内 AI 算力投资后来居上,在新技术如火如荼的时代,中国企业积极进取,软件和硬件板块均存在机会,我们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估值以及当前经营趋势,对相关企业择优布局。报告期内,本基金重点布局的软件、传媒和半导体公司,贡献了正收益。与此同时,算力产业链股票剧烈震荡,表现一般。报告期内,我们整体降低了组合在电子制造行业的暴露度,增持了医药和消费板块股票;适度兑现了高位的软件行业持仓,加仓了低估值的内需顺周期类资产;同时买入了一些半导体国产化相关的材料和装备企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A股市场在宏观预期摇摆、产业技术迭代、政策宽松节奏交错的复杂环境中呈现鲜明的结构性分化。全年市场波折:一季度小盘股超跌反弹但修复动能不足,二季度红利资产与大盘股阶段性占优压制成长风格,三季度政策预期升温驱动市场整体修复,四季度小微盘与AI主题再度活跃但波动加剧。尽管指数层面震荡反复,但贯穿全年的产业主线始终清晰——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制造业全球化突围、内需渐进修复三大趋势交织。本基金聚焦民营企业,继续在TMT、医药、消费、高端制造领域选股,积极调仓应对市场波动。一季度市场剧烈波动期间,我们主动收缩持仓范围,将分散的小盘成长股向新能源、医药等估值低位的大盘成长股集中,同时增配金属资源板块对冲上游成本压力。二季度对TMT持仓做了调整,观察到AI落地场景可能先在硬件终端实现,我们将部分配置转向消费电子板块,同时减仓了反弹中的国内软件股。此举应对年中的市场回调,降低了组合波动率,但因为软件股在四季度大幅反弹,从全年效果看差别不大。下半年政策宽松预期明确后,组合在强化AI算力与智能终端的成长主线同时,继续加仓消费和医药板块,减仓部分上游资源品。回顾全年,我们的成长股投资落点在以下三个方向:AI产业链:从算力基建到终端应用的演进,即年初聚焦算力硬件,二季度开始重视智能终端。符合报告期内的国内产业现实——在基础模型差距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硬件创新更易形成商业化闭环,而中国在电子制造业独步全球的体系化优势,也更易于新品创新落地。因此,我们增持光学模组、存储芯片、终端SOC等细分领域,期待终端创新带动的供应链升级。企业出海:虽然部分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企业出海带来了一些曲折,也在证券市场造成相当的波动。但不改变长期趋势:即一端是海外客户持续旺盛的需求,另一端是中国制造业愈发强大的竞争力。贸易保护政策可能会堵住某一条路,但企业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绕行航路”,发现商机“新大陆”。内需修复的结构性机会:消费与医药板块全年呈现高波动特征,但我们通过逆向布局捕捉低估窗口。内需消费板块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其股价波动反应了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变化。实际上,企稳向上不是一蹴而就,投资者有时缺乏耐心,过分交易短期数据。但我们重视中国巨大内需市场的韧性和潜力,努力寻找能够顺应消费者需求结构性变化的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大幅震荡,呈现前低后高走势,沪深300指数上涨16%,9月底的反弹中,成长股表现占优。报告期内,在宽松政策的预期下,市场活跃:一方面以非银金融、房地产、消费者服务等与宏观经济关系较大的资产表现优异,另一方面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成长板块也弹性十足。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政策出台、经济有望复苏的信心增强。由于今年以来经济复苏一波三折,投资者对中长期增长中枢产生分歧,因而成长股估值一度受到了市场的压力,当市场信心恢复时,压力解除,估值向上反弹也很快。本基金继续专注民营企业,坚持以成长股为主,重点布局TMT、医药、消费、高端制造领域。其中,TMT板块因为与全球人工智能科技浪潮的结合最紧密,是我们投资关注的重点,报告期内,也根据产业进展做了适应性调仓。人工智能方向,我们的持仓以硬件为主,包括AI终端板块、AI算力板块。随着中国经济企稳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国内软件企业也重新进入我们的分析视野,努力寻找能同时受益于经济周期和技术周期的投资标的。企业出海亦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投资方向。当然,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快速崛起,部分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企业出海带来了一些曲折,也在证券市场造成相当的波动。但我们认为,企业出海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家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中国制造业强大的竞争力和海外客户旺盛的需求,都是非常确定的客观存在,贸易保护政策可能会堵住某一条路,但企业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绕行航路,发现商机“新大陆”。内需消费板块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其股价在三季度出现了剧烈波动,反应了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变化。实际上,企稳向上不是一蹴而就,但投资者往往缺乏耐心,过分交易短期数据,其实给这类资产提供了低价买入的机会。我们重视中国巨大内需市场的韧性和潜力,努力寻找能够顺应消费者需求结构性变化的公司。此外,从年初开始,本基金持续超配上游资源板块。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上游资源品的高景气可能是持续的,三季度我们继续维持相关配置。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我们对未来一年股票市场相对乐观,科技成长板块更为活跃。当前经济正从前一个周期尾声向新周期的过渡阶段,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有利于权益市场表现。虽然当前经济数据还比较晦涩,短期的复苏路径尚未清晰,但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自上而下重视宏观复苏的政策意图清晰明确,托底经济的政策工具筹备就位,以此封住了以股指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下行风险。进入2025年以来,科技成长行业积极信号不断出现。DeepSeek引领中国AI大模型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大幅降本的同时,促进国内人工智能产业从算力到应用端的全面爆发;哪吒2引领国内影视票房重回高峰,展示了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高端制造业继续全面开花,在电动车出海、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方向持续推进升级。这些产业变化,一方面给相关行业带来直接的投资机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宽松货币政策一起,构成了市场上行的必要条件。展望2025年,本基金将在以下方向积极寻找机会:国内AI算力:国产大模型的快速追赶,宣告中国AI产业发展进入新篇章。一方面中国科技公司会复刻美股同行在过去两年走过的景气之路,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勤奋和学习效应,也会让产业进展异常迅猛,催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荣。面对此番情景,我们的目标是在这股巨浪之中收获确定性的回报,因此首先将目光投向产业链最上游——供给格局相对清晰、产能可能出现瓶颈的环节,如晶圆制造、IC设计、PCB制造等。这些环节或许收入弹性和股价涨幅都不是最大,但却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可以使投资者能够跟上产业趋势。AI应用拓展:国产大模型将推理成本大幅降低,将推动全球AI应用加速落地。我们的最大期待,是在AI时代找到类似互联网时代腾讯、Meta、亚马逊这样的平台型企业,但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确实难以在初期就找到新的应用巨头。当前的务实做法,是在已有先发优势的企业中,寻找优胜者;在业绩和估值扎实的公司中,发掘新变化。例如软件企业,在经历了两年的经营低迷之后,迎来了需求回暖的春天。不仅是客户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商机爆发,还叠加了宏观经济企稳带来的周期性行业成长。我们寻找其中产品化程度高、渠道体系完善的企业,进行适当布局。先进制造业: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显著,在有新兴产品周期时,往往有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本轮AI应用的推广,有很多是落地在智能穿戴、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硬件领域,恰是我们产业优势所在。制造业成长股往往估值弹性很大,在新产品渗透的初期,行业格局尚未明朗,我们倾向于关注主业基本面和估值较为坚实的企业,寻找新业务机会,守正出奇。同时我们认为,制造业出海方兴未艾,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趋势,这一方向的核心矛盾在于企业内生竞争力而非外部约束,中国制造业的效率迭代与成本控制能力,使其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持续获取份额。内需消费:内需消费板块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目前股价表现仍处逆势之中,是寻找低估值择优布局的好时机。2025年初以来,无论是一线城市二手房数据,还是居民节假日消费热情,都隐约显现出内需正在企稳复苏的迹象。我们相信以中国的产业深度和经济潜力,一旦宏观周期正循环的齿轮转动起来,所迸发的能量是不可想象的。2025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市场虽难免波动,但产业脉络清晰可见。本基金将继续以产业研究驱动投资,在成长赛道上深耕细作,力争为持有人创造可持续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