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
(260108.jj )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06-06-28总资产规模188.09亿 (2025-06-30) 基金净值1.7850 (2025-08-20) 基金经理刘彦春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 (2025-05-24) 持仓换手率10.76%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8.83% (2225 / 8838)
备注 (9):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260108)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志嘉2006-06-282010-05-293年11个月任职表现19.03%20.73%97.83%109.14%
邓春鸣2010-05-292014-10-304年5个月任职表现-2.98%-2.60%-12.50%-10.97%
杨鹏2014-10-312016-01-271年2个月任职表现1.78%13.37%2.21%16.83%
刘彦春2015-04-09 -- 10年4个月任职表现7.93%0.02%120.52%0.22%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刘彦春本基金的基金经理2216.3刘彦春:男,管理学硕士。曾任汉唐证券研究部研究员,香港中信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员,博时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15年1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自2015年4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并曾任研究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公司副总经理、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具有22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15-04-09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二季度,我国经济整体继续保持韧性。国内外商品价格趋势相反,我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节奏造成扰动,但上半年我国出口整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上半年特殊再融资专项债资金到位较快,我国地方财政压力有所缓解,化债对财政资金挤占压力减轻。财政靠前发力,国债、特别国债快速发行,1-5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6.6%,显著好于去年同期。抢出口和财政发力共同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现阶段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出以价换量特征,生产较强,但价格压力较大。此外,经济各部门冷热不均,依靠外需和财政托底特征明显。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同时带动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但房地产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压力仍然较大,地产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负增长。专项债发行进度缓慢,猜测或与项目储备不足有关。地方政府行为仍偏谨慎,积极化债,固定资产投资实物工作量形成低于预期。由于实际利率水平偏高,地产价格水平仍趋下行,居民资产负债表难以有效改善,行为更趋保守,居民储蓄持续大幅增长,经济整体信用扩张乏力。  由于上半年经济总量完成较好,全年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难度不大。预期政策更加集中于中长期问题,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对于海外市场,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主要国家财政、货币双宽松的可能,对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和资本市场流动性都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内需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更长,但我们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始终信心十足。国家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明确的,全要素生产率必将受益于此、逐步提升。地产及相关产业链占我国经济体的比重逐年下降,对经济整体拖累也在逐步下降。考虑到地产库存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稳地产政策陆续出台,地产销售、价格、投资距离底部不再遥远。一旦资产价格全面企稳,巨量的居民超额储蓄将逐步释放,滞留海外未结汇资金也会回流,国内需求终将重现繁荣。  我们继续看好国内权益市场。特别是基于短期景气下行估值持续收缩的优质公司。企业经营护城河、企业家能力才是股东价值创造的真正来源。感谢基金持有人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更好的投资业绩。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逆周期政策持续加码,特别是去年四季度至今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快速发行后,经济体感显著改善。物价持续调整过后,各类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也在逐步放大。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根据克尔瑞数据,30城二手房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21%,其中一、二线市场表现更为突出。从已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好于市场预期的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较去年全年3.5%上行0.5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  春节期间我国AI大模型取得重大突破,带动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上升,科技板块引领股票市场止跌回升。  我们看好2025年全年经济表现。在物价持续低迷时期,财政力度是预判经济前景的核心变量。2025年我国目标赤字率4.0%是近几年新高,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去年四季度和今年分别发行2万亿特殊再融资专项债极大的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避免为了化解债务继续挤占用于发展的项目资金。新增专项债中8000亿元可以直接偿还拖欠企业款项,国务院提出“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落实解决拖欠企业欠款的长效机制”,这将有效改善企业现金流、增强融资能力、激发经营活力。如果考虑政策性银行、城投、央企等准财政主体,证金债、城投债和央企专项债均有望边际增加。城投平台转型后,融资能力恢复强度值得关注。二、三季度我们将重点关注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进度,以及财政乘数能否有效提升。考虑到地产行业已经低位企稳,预期对经济拖累程度将有所降低。凭借财政持续发力和经济的自我修复,2025年我国经济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对比海外发达国家,我国更早对资产泡沫、债务负担、财富分化等风险进行了处置,同时留有进一步应对潜在问题的政策空间。尽管地缘政治冲突仍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阶段性扰动,但我国经济向好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当经济底部相对清晰,前期过于悲观的市场预期必然会得到修正。我国的优质资产向上重估刚刚开始。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我国继续立足于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进一步化解长期风险,解决前期经济高速发展期积累的房价过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上升过快问题。资源向制造业集中加速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推高了供给。房地产市场下行和相关债务紧缩压力则导致需求有所疲软。地缘经济冲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贸易条件恶化可能会加大我国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资本市场方面,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带动低波红利板块上行。此外,全球AI投资浪潮带动相关领域资产表现突出。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下行趋势延续。出口保持较强韧性,但内需持续低迷。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下行,需求端的连续收缩传导至生产端,生产分项也跌破荣枯线。房价延续下跌态势,居民就业信心指数走弱。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个月负增长,8月核心CPI环比再创历史新低。财政收入不达预期,财政支出强度有所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9月下旬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叠加出台,迅速扭转了市场预期,股票市场猛烈反弹,中国资产迎来快速重估。  近期经济压力较大源于几大因素叠加。我国在面临疫情、国际关系等挑战的情况下,坚决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压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目的在于化解前期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累积的各种风险。从实际效果看,地方政府投资不够审慎的情况已经得到遏制,新增信贷中房地产行业占比也已经大幅下降。  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大概率具备了止跌回稳的条件。我国房地产的调整幅度已经相当显著,销售量较峰值水平已经下跌约50%,超出国际上房地产危机平均降幅。此外,从国际经验来看,房地产调整最剧烈的时间段就是开始调整的前3年,在此之后会进入一个底部徘徊时期,这一阶段对应的现实过程大多是房地产市场逐步实现出清和债务重组,为下一轮的回升打下基础。结合租金回报率以及我国城镇化率水平,预期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处于底部区域,房地产市场大概率可以实现自发的止跌回稳。  9月下旬出台的各项政策极具针对性,预期会有很好的政策效果。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将直接降低居民还款负担,降低提前还贷意愿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潜力,也有助于缓解潜在购房者持币观望情绪。政治局会议强调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这意味着在新一轮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集中防风险之后,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将有所提高。  从逆周期政策出台到经济基本面回升需要一个过程,资本市场随着预期变化会有波动。考虑到地产周期、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周期均处于经验底部区域,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耐心。相信经济总会重现繁荣,资本市场也会再次焕发蓬勃生机。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持续加码的逆周期政策会逐步产生效果,物价持续下行本身也会带来需求的向上弹性。我国财政运行机制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物价下行、内在收缩压力较大时,需要政策积极主动作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形成共识需要时间,政策落地发挥效果也需要等待。9月底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效果在各个领域逐步得到体现,企业融资状况改善,物价水平企稳,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  2025年1月,金融数据取得较好开局,社融、信贷、M1均取得较高增长,能清晰的看到政策供给端的积极态度,有助于打开实体部门的融资约束,推动3-4月旺季的开工投资,国常会也强调“敢于打破常规,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下一阶段可以进一步观测各地重点项目的开复工、建筑业订单与资金到位情况。2024年底开始的大规模化债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地方政府节约利息支出,还将释放增量财政支出空间,预期今年项目资金会更加落在实处,与往年相比,实物工作量有可能更加匹配投资表观数据。春节以来,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土地出让情况也好于预期。地产行业已经累积了较多的积极因素,价格跌幅较深,租金回报率开始具有一定吸引力,政策也已经明确转向支持。今年行业销量、价格企稳概率较高,向投资传递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消费是未来扩内需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后对消费的挤压也会有所减少。如果地产行业能够逐步走稳,负向的财富效应和收入预期也会扭转。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然有着巨大的调整空间。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背景下,可以进一步降息、降准,同时可以结合财政发力的方向推出更多的创新型政策工具,包括对土地、房产收储贷款的再贷款支持。我们也期待未来财政支出可以更加平衡基建投资和民生需求,进一步提高对乡村老人、育儿家庭、城镇失业者的社会保障支出和相关民生支出。不仅可以促进当前消费,也可以增强财政的逆周期平衡机制。  近期我国在AI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激发了对工程师红利优势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集中关注,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上行。未来需要观察国内经济基本面能否有效承接,目前已经看到曙光。AI对各产业赋能提升效率,叠加名义GDP和企业盈利增速筑底回升,我国资产有望迎来系统性向上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