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价值动量混合C(021523)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金梓才 | 2024-05-28 | -- | 1年2个月任职表现 | 36.00% | 14.70% | 45.90% | 18.35%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金梓才 | -- | 15 | 10.8 | 金梓才:男,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历任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助理,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TMT行业高级研究员。2014年8月加入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公司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副总监、副总监(主持工作)、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 2024-05-28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今年以来,中国本土研发的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了中国AI产业链乃至优质中国资产价值被全球重构的讨论,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本轮科技主线中长期看好的观点。不过在具体细分领域,我们基于对产业逻辑的深度思考与分析,二季度对组合持仓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在2025年一季度,我们曾大幅超配国内算力,当时主要基于DeepSeek出现所带来的模型平权和应用上量的预期,以及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从二季度我们对全球科技产业趋势的跟踪来看,我们注意到一个关键逻辑正在走强:尽管国产算力叙事持续演进,海外巨头AI模型研发及其资本开支非但未见收缩,反而在持续加码。这一现象对之前“算力过剩将导致通缩”的担忧形成对立面,尤其是服务于海外科技巨头的优质“出海算力”(光模块、PCB等)迎来了业绩与估值双重提振。在产业层面,我们还观察到在基座模型的训练上,海外也在持续前进,我们认为训练用算力的需求仍未见顶,在三季度我们或许有望看到几个模型的迭代,可能进一步扭转市场对训练算力的悲观预期,海外云计算服务厂商对明年的资本开支预期也可能会超预期。我们也同步意识到,一季度对产业的观点需要一定程度地修正。在算力总需求持续增长的长期趋势下,我们相对低估了阶段性的结构问题。例如,虽然算力行业整体前景广阔,但在不同阶段,海外和国内市场表现差异、技术变革带来短期冲击,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错配等问题。事实上,在DeepSeek横空出世的这4-5个月,国内模型经历了冲高回落,而在海外,我们看到头部公司大模型用户数和Tokens正在出现“几何级”高速增长,同步带来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的大幅增长,这也意味着海外模型商业模式已经闭环。基于这样的产业状态,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在持仓中布局海外算力。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呈现快速轮动、主线模糊、题材波动明显等特征。在一个叙事随时可能切换的环境中,我们的持仓将继续同时对国内外产业层面密切跟踪,并保持相对灵活的“再平衡”特征。我们也将对其他板块基本面保持研究和跟踪,继续坚持以产业研究为基础,做好行业中观配置轮动,追求投资的前瞻性、可跟踪性和可复制性,在符合产业趋势的正确赛道上,投资较为优秀的公司,并保持密切跟踪,根据公司基本面的动态变化来做持仓的调整,在优质公司上做好大的波段,力争为投资者获取超额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我们对持仓板块做了大幅度调整。我们基本完全减持了海外算力板块,结合美国经济现状,以及北美算力投资进入到第三年,我们认为海外算力板块后续出现风险的概率可能会加大。此外,我们在上个季度的基础上大幅增配了国内算力部分,我们把国内算力的2024年比作去年初的海外算力,国内对AI的资本开支军备竞赛刚刚开始,我们认为国内算力与去年海外算力的成长轨迹可能相似。我们将会重点关注受益较为明显的公司。最后,我们保留了消费板块中具备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形态的公司,尤其是前者。我们认为未来大消费板块主要的超额受益来自于“新”,要适应当下的宏观环境,并且做出一定改变的公司或将较为受益。我们尤其看好在新的商业业态上切合当下性价比消费趋势的企业在未来的增长潜力。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产业研究为基础,追求投资的可复制性、可跟踪性和前瞻性,在符合产业趋势的正确赛道上,力求投资较为优秀的公司,并保持密切跟踪,根据公司基本面的动态变化来做持仓的调整,在优质公司上做好大的波段,力争为投资者获取超额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我们基本全年重仓海外算力板块,在2024年前半段我们较为看好出海板块的投资机会,在2024年四季度我们增配了不少消费品种。自2023年四季度我们加仓海外算力以来,我们继续坚定看好海外算力板块,我们认为A股市场可能仍在低估整个海外算力板块,海外算力板块受益于AI资本开支驱动及未来潜在应用驱动的空间巨大。我们和市场明显的预期差在于我们对整个算力板块的远期市场空间和业绩持续性都持积极态度,同时我们对整个AI在端侧的落地节奏保持谨慎乐观,特别是我们较为看好AI Agent的落地,进而对整个科技板块的带动。此外,我们增配了国内算力部分,我们把国内算力的2024年比作去年初的海外算力,国内对AI的资本开支军备竞赛刚刚开始,有望复制去年海外算力的成长轨迹。我们将会挑选受益较为明显的公司优先配置。我们认为,国内算力的加码投资有望成为全年的市场主线。最后,我们明显增配了消费板块中具备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形态的公司,尤其是前者。我们认为未来大消费板块主要的超额收益来自于“新”,要适应当下的宏观环境,并且做出一定改变的公司将较为受益。我们将持续关注在新的商业业态上切合当下性价比消费趋势的企业在未来的增长潜力。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我们继续对持仓板块进一步做了一些调整。自2023年四季度我们大幅加仓海外算力以来,在2024年上半年我们依然超配海外算力板块,并且我们在三季度继续对电子某些细分方向做了加仓。我们看好AI的产业趋势,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超配海外算力。我们认为大模型作为这轮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革命的核心竞争力,算力就是受益于大模型持续迭代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大模型的能力越来越强,算力或将持续迭代、持续成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认为A股市场低估了海外算力整个板块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大部分A股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算力在这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性,继而在估值上给予较为保守,总是认为算力的成长有天花板。随着OpenAI o1模型的推出,可以预见未来推理端算力需求的广阔增长空间,目前算力的需求增长可能仅仅是刚开始。另外,随着A股市场情绪转暖,我们将密切关注国产算力的投资机会。虽然相关标的业绩并不扎实,还处在公司发展的起步阶段,但我们认为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在较好的市场氛围里,国产算力的股价弹性有望更大。此外,我们将持续关注AI在端侧落地的可能性以及海外AI应用明显增长的可能性。我们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产业发生质变的可能性或将越来越高,相关行业的发展可能对A股的计算机和传媒板块有较明显的带动。最后,我们相对减仓了出海的仓位,但我们仍然重点配置了海外变压器等核心品种。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产业研究为基础,追求投资的可复制性、可跟踪性和前瞻性,在符合产业趋势的正确赛道上,力求投资较为优秀的公司,并保持密切跟踪,根据公司基本面的动态变化来做持仓的调整,在优质公司上做好大的波段,力争为投资者获取超额回报。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年,我们期待看到无论在货币政策端还是财政政策端上会有更大的变化。目前居民和企业端投资意愿不高,我们期盼看到中央财政增加赤字以对抗其他经济主体的收缩。在科技方面,我们认为2025年是国产AI产业快速发展的第一年,以模型、算力、制程全面自主可控为标志,全产业链跑通商业模式。在2025年,我们会更加重视国产算力的投资机会。另外,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们看好受益消费降级趋势的新消费业态的投资机会,典型的以各种折扣业态为主的商业模式,包括折扣超市、折扣零食、线下奥莱等商业模式。目前居民对高性价比消费的需求提升,房地产行业也给予他们这种线下业态更多的租金优势。在目前的竞争中,线下折扣业态反而拥有比线上流量经济更好的性价比。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产业研究为基础,追求投资的可复制性、可跟踪性和前瞻性,在符合产业趋势的正确赛道上,力求投资较为优秀的公司,并保持密切跟踪,根据公司基本面的动态变化来做持仓的调整,在优质公司上做好大的波段,力争为投资者获取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