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医疗健康C(001559)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张子法 | 2017-04-17 | 2018-01-18 | 0年9个月任职表现 | 7.54% | 22.74% | 7.54% | 22.74% |
刘冬 | 2015-06-30 | 2017-04-17 | 1年9个月任职表现 | -13.83% | -13.03% | -23.49% | -22.20% |
吕俏 | 2025-01-02 | -- | 0年7个月任职表现 | 41.79% | 11.81% | 41.79% | 11.81% |
郭相博 | 2018-01-18 | 2025-02-26 | 7年1个月任职表现 | 6.17% | -1.06% | 52.97% | -7.29% |
刘盟盟 | 2018-01-18 | 2025-02-26 | 7年1个月任职表现 | 6.17% | -1.06% | 52.97% | -7.29%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吕俏 | -- | 10 | 0.6 | 吕俏:女,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股票研究经理;2017年6月至2023年2月,淡水泉(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2023年2月加盟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助理。 | 2025-01-02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二季度对一些高位个股进行了减仓,同时继续增配了创新药和创新药产业链。2025年堪称中国创新药产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光之年。我们判断,创新药及产业链的基本面仍处于持续向上的发展周期。依托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与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国内创新药产业已形成颇具竞争力的集群效应。众多企业不仅具备FIC/BIC药物的研发实力,更能通过IP授权实现全球化融资。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上游以科学驱动的新靶点、新机制的研发正加速推进,叠加AI技术的赋能,未来研发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这一趋势正不断强化。当前,国内头部企业已实现IP的海外授权交易,这一模式未来将逐步向二三线企业渗透,推动全行业融资能力与创新水平的协同增强,并进一步辐射至临床前/临床 CRO 等研发服务领域,带来其盈利的改善。我们持续看好创新药全产业链的发展前景。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生物医药行业已经经历了连续四年的下行调整,现在处于盈利的相对底部、估值的相对底部和机构持仓的相对底部,而展望2025年,医药行业的基本面大概率会改善,同时,预期的医保政策的缓和会解除行业的估值压制,因此,今年我们对行业的表现相对乐观。2021 年医药指数随着新冠带来的健康消费需求见顶而见顶,23-24年居民健康需求和医药行业投资需求都在衰减,但行业的供给却在新冠期间大量释放,因此,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疲软的同时,资产周转率和利润率都在走低,导致行业ROE下行。另外,国家医保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政策对于药品、耗材和服务价格的冲击,使得投资人对医药行业商业模式的底层信仰有坍塌,造成了估值的下杀。但令人欣喜的是,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走了出来——创新药企业走出了独立行情,通过知识产权的海外授权,获得了大量海外投资、赚取了外汇,变相实现了全球化;另一方面,有相当一批医疗设备公司,产品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同时初步完成了海外渠道的建立,已经开始了全球化的征程。2025年,我们会观察到医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逐步修复,同时,医保局政策的温和转向、创新药全产业链的鼓励政策和推行商业保险等政策,会让投资人重拾信心,进而行业估值企稳。医药行业的最重要特点就是,人类对于健康产品的需求是永不满足的,因此,能够持续提供优质供给的企业,是时间的朋友,我们会致力于对这类资产的挖掘。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医药板块表现不佳,万得数据显示,申万医药指数全年下跌了14.33%,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最后。回顾2024年,上半年市场由价值风格引领走势,高股息资产表现突出,主题方面AI一枝独秀,医药指数先是年初跟随市场出现情绪性下跌之后反弹,继而开始震荡,九月下旬,美联储降息50bp,时隔四年降息周期重启,流动性环境改善, 9月末,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并推出稳定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工具,月底政治局会议的一系列表述均极大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扭转了市场的悲观气氛,市场开始企稳反弹。报告期内,由于受医疗反腐、DRGs改革、以及集采降价等因素影响,医药板块基本面继续承压,前期因为疫情市场扩容而增加的产能尚待消化,整体盈利能力还未出现明显回升,由于业绩表现乏善可陈,板块估值进一步收缩,医药行业没有子板块取得正收益,万得数据显示,表现相对较好的是医药流通(-2.74%)、化学制药(-4.28%)、原料药(-5.86%)、和中药(-6.63%)以及体外诊断(-14.29),上述板块跑赢了医药指数。报告期内,医药板块大部分时间表现较为疲弱,我们考虑到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投资标的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安全边际,配置上更为均衡。由于板块缺乏明确投资主线,我们的配置主要基于自下而上选股,主要集中在创新、严肃医疗、进口替代和出口海外等领域,结合疾病谱的变化、公司自身竞争力、发展阶段/产品周期以及估值水平等优选持仓标的,规避易受政策影响的领域。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第三季度,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了17.62%,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6.07%,跑赢沪深300指数1.55个百分点。三季度A股市场走势大部分时间震荡下行,经济数据的持续走弱,美国大选变局导致外部不确定性提升,九月下旬,美联储降息50bp,时隔四年降息周期重启,流动性环境改善,港股市场率先开始反弹,9月末,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并推出稳定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工具,月底,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延续要求“努力完成”全年目标,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充分激发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极大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扭转了市场的悲观气氛,资金开始大幅回流A股港股,季度末最后五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涨幅超过25%,收益率由负转正。报告期内,医药行业七个子板块全部取得正收益,其中医疗服务(+33.28%)、化学制剂(+20.25%)、化学原料药(19.84%)跑赢了指数。三季度最终录得的上涨主要是跟随市场的整体估值修复。具体到行业本身,三季度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表现仍然受到行业板块集采的影响,安徽省中成药集采引发了市场对中成药降价的担忧,出现过一波幅度较大的调整。目前上市公司经营恢复受宏观大环境影响,居民及政府的支付能力需要时间修复,此外医疗反腐的影响仍未消除,报告期内,受悲观情绪影响医药板块大部分时间表现较为疲弱,我们考虑到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投资标的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安全边际,同时努力寻找自身业务有增量的企业,新增了部分原料药的配置。站在目前时点,我们认为严肃医疗具有需求刚性的特点,企业的盈利也有较好的韧性,因此我们认为医药板块虽然短期经历了一轮上涨,但无论是绝对估值水平还是横向比较,仍然具备一定的吸引力。2024年三季度医药仍然是大幅跑输的状态,在9月底前医药也创出了本轮下跌的新低,本质原因一方面是行业整顿的持续影响,造成医药板块公司二季度收入和利润的压力;另外部分所谓政策免疫板块,突发政策的扰动,给整体板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9月底因为市场的政策变化,医药板块开始反弹,从节奏上来看,反弹靠前的板块主要为位置底部以及顺周期医疗消费板块,从预期的演绎上,市场的上涨即将从普涨转化为主线分层,医药的中长期维度看结构,产业逻辑仍然通顺,老龄化以及院外刚需、出海板块、创新等仍将是后续的投资重点。目前来看我们仍然判断医药行业下半年的投资节奏会好于上半年,业绩节奏上2024年也因为基数和政策扰动等原因,呈现前低后高的表现。2024年下半年可以预期到创新鼓励政策会逐渐完善推出以及其他政策催化,鼓励创新的方向以及其他配套政策,解决的是医药板块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枯竭问题,一方面指引了未来5-10年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另外也将从产业机制上对目前的产品进行优胜劣汰,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创造创新氛围,鼓励真创新产品。下半年市场的风格也有望逐渐平衡,优质超跌的成长股仍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医药作为调整3年半的板块,目前这个节点,看好下半年医药反转的机会。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鼓励商业保险对于支付端能力的改善、鼓励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中长期来看有利于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扩容,以及促进行业向更为健康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改革是一个慢变量,估值的修复有待行业自身基本面的企稳。预计后续还会有可预期的增量政策出台,中短期医药或将继续跟着市场做轮动映射、主题为主,如泛重组、AI医疗、医疗信息化以及各种主题等,更重要的是,随着商业健康险的预期变化,有望带来医药中长期逻辑的变化,尤其直接相关的医疗信息化、创新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