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香港优选股票(QDII-LOF)
(160125.sz ) 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QDII(LOF)成立日期2011-09-26总资产规模4.29亿 (2025-06-30) 基金场内规模5,059.90万 (2025-09-17) 基金净值1.8886 (2025-09-17) 收盘价格1.8610 (2025-09-18) 收盘价涨跌幅-0.64%成交金额459.00万基金经理熊潇雅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 (2025-06-30) 持仓换手率260.08% (2025-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5.28% (368 / 564)
备注 (2):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南方香港优选股票(QDII-LOF)(160125)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黄亮2011-09-262017-11-096年1个月任职表现1.91%7.55%12.30%56.11%
毕凯2017-08-242022-03-044年6个月任职表现3.30%4.19%15.81%20.40%
熊潇雅2022-03-04 -- 3年6个月任职表现16.43%0.34%71.33%1.21%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熊潇雅本基金基金经理94熊潇雅:女,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金融学硕士,具有基金从业资格。2015年7月加入南方基金,历任国际业务部销售经理、研究员。2020年6月2日至2021年9月29日,任投资经理助理;2021年9月29日至今,任南方香港成长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2022年3月4日至今,任南方香港优选股票(QDII-LOF)基金经理;2025年3月7日至今,任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期混合(QDII)、南方港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QDII)基金经理。2022-03-0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6-30)

回顾2025年上半年,港股恒指在4月份出现短暂回调之后,逐步突破。市场二季度也延续了一季度魔幻的既视感。4月9日美国针对全球征收关税的一声惊雷导致当天市场回撤13个点,现在回头去看整个过程,港股市场的坚韧度和表现一定是超过市场预期的。我们的国家和产业在经历了18年贸易摩擦以及20年疫情之后,针对大国竞争和突发风险事件,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伴随着非常漂亮的谈判策略和节奏,这次产业链上各家公司也更加从容淡定,无论是供应链转移,还是价格传导机制,我们在此次全球性的贸易事件中的优秀表现让大家对市场和未来更是充满信心,上半年虽然有一定的小插曲和周期,但是港股市场整体趋势依然向好,我们对下半年以及未来的港股市场依然保持信心。正如我们之前的观点,市场存在风险,但是也孕育着机会,从上半年来看,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都是我们参与市场的机会。虽然当下市场对于大国竞争的担心减弱,但是我们仍然要时刻保持警惕: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仍会体现在各个维度。上一轮贸易冲突我们发展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还在逐步的成长和成熟,我们看好在困境中不断突破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同时也会看到在贸易冲突的不利环境中仍然具备竞争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与最优秀公司一决高下的企业。市场波动的时候,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懊悔在波动中错过了一些短期股价反复的标的,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长期维度竞争力的公司研究上,我还是相信最具备投资价值的还是那些无论中美关系如何,贸易摩擦如何演进,依然能够与全球最优秀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PK的公司。虽然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南下资金一直在支撑着港股的流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发挥我们长期以来深度研究的特长和优势,不断自下而上发掘未来3年基本面维度良好的优质公司,即使在中间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也能由坚实的基本面托底,不跟风炒作无基本面、纯交易属性的公司。市场变化风云突变,唯有拥有坚实的竞争壁垒、健康的行业竞争格局、良好的行业成长性、和积极的股东回报的公司,才能在较长维度上为股东创造价值,我们也将以此为准绳,坚定选择那些拥有长期主义的企业家,坚定支持这些公司的长期发展,资本投资于实业,共同创造长期价值。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回顾2025年一季度,市场依然变幻莫测,充满魅力。年初市场仍在担忧刺激政策力度和延续性,春节期间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为之振奋,我们看到了一直以来期待的“科技的力量”,这对于提升生产率,未来转变经济结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后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流动性进入港股市场,南下资金以及部分海外资金逐步推动港股实现了全球最为领先的一季度市场表现。三月底港股市场的财报季,虽然有一些公司出现了小的插曲,整体还是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大部分公司给出了乐观积极的2025年的增长预期。但就在当下,美国提出的针对全球的关税政策让全球资本市场一天之内跌到谷底,港股年初以来的涨幅几乎全部被吞噬,我们预期可能会进入贸易冲突的相对长期的拉扯之中,市场的波动也会进一步加强。 市场存在风险,但是也孕育着机会,我们认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会体现在各个维度,上一轮贸易冲突中我们发展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还在逐步的成长和成熟,我们看好在困境中不断突破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同时也会看到在贸易冲突的不利环境中仍然具备竞争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与最优秀公司一决高下的企业。贸易冲突虽然一时间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但是我们的科技仍然在发展和突破,AI大模型和软硬件的应用仍然处在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之中,这是长期中国最优秀的生产力。政府不断的推出消费刺激政策,我们在服务消费领域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也一再被明确提及,财政对于资本市场还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企业也在积极进行回购,这让我们充满信心的同时,心中有底。1.市场观点:展望后市,第一,我们认为全球 AI 周期仍在中早期阶段,AI 将成为未来 10 年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中期维度,我们也看好端侧 AI 的前景,行业龙头已经勾勒出 AI 代理的初始形态,陆续发布 AI 赋能的应用,未来会有更多第三方原生应用加入生态,这不仅会催化换机周期的到来,而且会进一步巩固系统和流量入口的地位,有机会最终分得更多利润,在这过程中,整体应用的格局和生态预计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第二,随着港股成长股从去年以来大幅提高股东回报(分红率、回购),很多成长股也具备很强的价值属性,不仅在估值、综合股息率与市场追捧的公共事业、周期行业类似,而且成长性更好、更加轻资产、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行业格局同样“月明星稀”,我们认为港股互联网行业是新的“价值股”。另外,过去 3 年,外资流出是港股市场下跌的一个主要的资金面影响因素,但是充足的回购和分红有望抵消外资流出的影响,成为部分个股反转的重要胜负手之一。这类“价值成长股”,也是本轮反弹的主力军,但目前这些优质公司的估值仍然相较海外同行大幅低估,他们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在港股的主要布局选择。 第三, 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之路,看好出海 3.0 模式。所谓出海3.0 模式,就是摆脱过去的初级制造业、代工模式,有更多的高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进入海外市场,赚取超额利润,包括电动车、创新药、线下新零售、IP、高端制造、奢侈品、品牌消费品等领域。虽然中美关系面临诸多变数和挑战,但我们相信这些领域的优秀公司具备很强的全球竞争力,可以克服困难,应对政策风险与培养本地化能力也是它们成为全球化集团的必经之路。本基金也会用更严格的标准进行筛选,并在市场情绪波动时,逢低布局。本基金投资团队通过精选长期优质公司的投资策略,自下而上的分散风险,力争在较长时间维度下战胜业绩比较基准,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超额投资收益。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4200元,报告期内,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2.83%,同期业绩基准增长率为14.11%。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回顾2024年,恒生指数涨幅17.9%,结束了连续四年的下跌行情,成为全球市场上表现靠前的资产之一。但是这个涨幅并非单边上涨而主要是两轮反弹形成的,主要源于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或者正反馈,反弹之后的市场又进入了震荡和回调中,因此市场的机会更多来自结构性,价值风格仍然占优。基金运营策略上,我们选择了攻守兼备的哑铃型策略,一方面选择了经营稳定且现金流收益率高的具有相对稳定回报的公司进行配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挖掘了众多收益较好的新消费标的,同时在消费政策上,把握了国补给一些汽车、家电企业带来的投资机会,我们始终也密切关注着长期科技创新领域软硬件公司的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趋缓。根据Bloomberg的统计,2024年7月至2024年9月全球摩根大通制造业月度 PMI分别为49.7、49.6和48.8,其中美国Markit制造业月度 PMI分别为49.6、47.9和47.3 ;新兴市场Markit制造业月度PMI分别为50.7、50.8和49.8,其中中国Markit制造业月度PMI分别为49.8、50.4和49.3 。从风格上来看,全球价值股指数表现优于全球成长股指数。按美元计价全收益口径计算,2024年三季度MSCI全球价值指数上涨8.77%,MSCI全球成长指数上涨3.88%。 三季度,MSCI全球指数按美元计价上涨6.21%,MSCI新兴市场指数按美元计价上涨7.79%,恒生指数按港币计价上涨19.3%,黄金价格按美元计价上涨13.2%,十年期美国国债、十年期日本国债及十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55个基点、17个基点和30个基点。新兴市场方面,巴西圣保罗证交所指数按本币计价上涨6.38%,印度Nifty指数按本币计价上涨7.50%,俄罗斯MOEX指数按本币计价下跌9.41%。美元指数下行,由105.84下行至100.76。港股方面,9月最后一周经历了重大的转向和拐点,我们看到了政策端非常积极且直接的方向和布局,恒生指数在国庆节前实现了三季度港币计价19.3%的收益。过去市场一直非常担心的通缩、失业率、地产包括产业升级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和沟通,让市场看到了转机,虽然国庆期间包括节后近期市场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我们认为过多纠结财政刺激的力度并非投资的主线,我们有足够的政策加码空间,虽然长期的挑战仍然存在,但是我们走出了正确的一步。基金本身需要做好的就是控制短期风险,关注通胀预期起来之后更加利好的板块和行业,包括美国降息或者大选超预期下最受益的板块或行业。国内方面,我更加关注外需的变化以及美国大选后对于国内贸易政策的影响。我们看到众多的国内优秀公司和品牌在面对复杂环境和压力下依然积极探索新的方向和业务,充满活力,突破瓶颈,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道阻且长,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我们坚持精选优质公司,做长期投资,聚焦于有长期发展空间,特别是具备与全球最优秀公司竞争实力的公司。控制短期风险,关注结构性机会是基金的长期目标。当前我们依然偏好确定性更强、相对稳健的公司,同时对于估值处于低位具备较强弹性和成长性的行业和标的也会更加关注。通过自下而上的选股获取超额收益,并通过自上而下的行业研究及宏观研究进行配置决策。当前市场环境下,在投资策略上以价值投资为导向,遵循自下而上为主的原则,在行业中精选盈利改善、估值水平合理的行业龙头公司,尤其关注公司的技术优势、发展战略、行业成长性以及产业政策的变化。基金围绕港股市场估值体系重构的长期逻辑进行个股筛选,不断发掘存在估值重估机会的细分行业和个股,同时通过分散化投资控制投资组合整体的风险。本基金在配置过程中也兼顾流动性、市场风格转换及调仓成本等其他相关因素,努力控制基金的回撤水平,力争战胜业绩比较基准,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健的投资回报。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1196元,报告期内,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8.63%,同期业绩基准增长率为16.93%。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5-06-30)

展望后市,第一,我们认为全球 AI 周期仍在中早期阶段,AI 将成为未来 10 年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吸引市场注意力的同时,美国的AI产业依然如火如荼地发生着正面的变化,大模型端,应用端软件以及agent进展,甚至是硬件端我们都看到了比此前更大的需求。国内的AI前沿大模型在各个维度还是在与美国缩小差距,应用模型端很多我们都是能做到与美国共同领先。但是应用层我们相对比较慢,虽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培育和改变,但是我们始终坚信科技的力量。中期维度,我们也看好端侧 AI 的前景,行业龙头已经勾勒出 AI 代理的初始形态,陆续发布 AI 赋能的应用,未来会有更多第三方原生应用加入生态,这不仅会催化换机周期的到来,而且会进一步巩固系统和流量入口的地位,有机会最终分得更多利润,在这过程中,整体应用的格局和生态预计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第二,当前在港股互联网行业中一些领域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甚至可能会改变一些领域的生态和格局,无论是外卖行业还是即时零售领域,撇开入局竞争的维度,这是我们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们不断探索增量市场和空间,获取新的增长动力的体现。经济发展也需要这样不断的入局者让生意模式和生态更加优化,同时最大化消费者的利益。我相信,优秀的企业本身就是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比拼出来,汰弱留强也是自然界的法则。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给予更多的时间。同样在港股科技行业我们依然看到很多投资机会,比如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在物流、仓储领域提升自动化效率的行业龙头;一些领域里格局进一步清晰带来的公司议价能力的提升包括产品/服务的出海。港股很多优质互联网公司依然具备很好的成长性,且具备更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目前这些优质公司的估值仍然相较海外同行大幅低估,他们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在港股的主要布局选择。第三,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之路,看好出海 3.0 模式。所谓出海3.0 模式,就是摆脱过去的初级制造业、代工模式,有更多的高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进入海外市场,赚取超额利润,包括电动车、创新药、线下新零售、IP、高端制造、奢侈品、品牌消费品等领域。虽然中美关系面临诸多变数和挑战,但我们相信这些领域的优秀公司具备很强的全球竞争力,可以克服困难,应对政策风险与培养本地化能力也是它们成为全球化集团的必经之路。本基金也会用更严格的标准进行筛选,并在市场情绪波动时,逢低布局。未来,本基金将坚持基金主题,在逆境中始终保持成长风格,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重点投资在目前宏观环境和产业背景下,仍然具备成长属性的子行业和优质公司。同时,基金将更多以全球产业研究为基础,从长期视角,投资全球和中国新兴成长行业的核心企业。